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

  王永康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主抓的一项利民工程。当时,他指出:这项工程“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带来‘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今年,当习总书记再度回到浙江,看到“千万工程”给浙江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不禁感叹:“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基石”。一直以来,丽水市努力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特别是2012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丽水召开以来,我们致力将丽水建设成为“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先行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人文、美丽经济、美丽党建和美好生活互促共进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描绘美丽乡村蓝图

  纲举才能目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区域实际,积极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定位、规划布局和政策体系。按照“一县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要求,明思路、强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如莲都区的“养生莲都”、云和县的“山水童话乡村”、遂昌县的“中国洁净乡村”、景宁县的“魅力畲寨”等。同时,全市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9个县(市、区)分别制订完善了配套规划。研究制定了《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三沿”整治实施方案》,以及农村污水治理和“六边三化三美”(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村边、城边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实现村美、房美、城美)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推进美丽环境整治

  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我们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作为一套“组合拳”,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乡愁、有特色的美丽城乡。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将战场延伸到农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拆违1221.6万平方米,拆出了发展空间,改出了环境新貌。将“五水共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深入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目前全市已整治垃圾河和黑臭河共200条1088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89个村。着力推进“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重点推进公路沿线房屋“处州民居”风格外立面改造,打造一批“可看、可游、可住”的美丽乡村精品村,目前已累计建成21条美丽乡村风景线、8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洁净乡村、花样农家”创建等工程,对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实行点线面结合的综合整治,将农村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达100%。

  抓好美丽文化传承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我们通过加强古村落、古民居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大传统技艺、传统民俗的挖掘传承,加快生态文明、和谐文化的培育弘扬,留住了乡村文化和历史记忆,扩展了生态文明和乡风文明。目前丽水有77个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省入选总数的43.75%。全市已建成218座农村文化礼堂。今年春节前后,全市共有587个村自办“乡村春晚”,10多万农村“民星”、90多万村民参与“村晚”活动。同时,将“干净、整齐、乡愁、特色、和谐”等元素融入处州民居的建设风格,将剑瓷、石雕、廊桥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农家乐综合体项目,继承和弘扬了传统乡土文化。

  加快美丽经济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只有与产业富民相结合,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在抓好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农民增收“老三宝”的同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及民宿、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民增收“新三宝”产业,引导更多农民投身美丽经济发展中。大力发展以“丽水山耕”公共品牌为引领的现代生态精品农业,做强做大菌、茶、果、蔬、药、畜牧、笋竹、油茶等八大主导产业,目前食用菌、茶叶综合产值均已突破百亿元大关。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已累计培训农村“两创”实用人才9万多人次,打造出了“云和师傅”、“松阳茶师”、“缙云烧饼师傅”等知名品牌。引导农民投身民宿和来料加工产业,去年创建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367个,接待游客1210多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1.73亿元,“丽水市创建农家乐综合体模式”荣获“2014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累计发放来料加工费50多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增收7900多元。引导农民投身电子商务行业,目前丽水下辖9个县(市、区)中有7个县市入围“全国电商百佳县”,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349家,从业人员2.2万人,年销售额38亿元。

  形成美丽党建格局

  基层党组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通过抓好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乡风民风不断好转。规范党建制度。通过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对新形势下的党员管理工作、党内组织生活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党建职责。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的基层党建责任,明确县委书记需对照责任清单履职尽责,全面落实考核问责“五项职责”;明确了乡、村两级书记抓党建的“十项主要职责”。落实党建任务。坚持以抓经济、抓项目的方法来抓基层党建,各级党委书记每年都要领办3至5个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同时建立一月一主题的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制度、一年一度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制度。目前,市委已经召开了12次乡镇(街道)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各县(市、区)也建立了村支部书记定期工作交流制度。

  强化美丽机制保障

  我们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督查考核、资金投入等一系列机制,同时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组织机制上,市县两级建立了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联系到村、督促到户的工作制度,实行“一条线路一位县领导联系督导,一个沿线村庄一个部门联系指导,一个重要节点一位乡镇班子成员联系”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考核。在投入机制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已达100多亿元。在改革机制上,敢于先行先试,最大程度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推进扶贫改革,重点抓好山区农民异地转移工作,从2008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搬迁高山远山、水库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15.8万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市“三权”(林权、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达63.1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一成。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淳朴善良的丽水人民将在这片土地上创业创新、辛勤耕耘,围绕建设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实现丽水乡村的“绿、富、美”,不断开拓探索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为中共丽水市委书记】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 2015-07-21 3943758 2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