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约租车行业又推新业务
顺风车搭上“共享之车”
记者 周静
互联网约租车行业又推新业务
顺风车搭上“共享之车”
记者 周静
继“专车”和“快车”之后,滴滴打车7月初在杭州推出了互助拼车业务“滴滴顺风车”。
据称,滴滴顺风车业务与滴滴快的已有的出租车、专车业务有明显的区分,出租车和专车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服务,而滴滴顺风车则是互助型拼车平台。该业务由合乘的车主和乘客通过平台签订合乘协议,按照分摊出行费用的原则支付费用,滴滴不对车主和乘客收取任何费用,仅提供信息撮合匹配服务。
点点手机搭个车
“滴滴顺风车”使用起来究竟如何?本周二早晨,记者打开手机,设定了当天早上8点“自杭州市河东路至体育场路的”顺风车路线要求,系统跳出预估车费:10元,开始等待有顺路的车主接单。大约过了8分钟之后,系统提示,有本田车主昵称为“斌”的先生愿意让我顺路搭车。同时页面上显示出车主的头像、车型、车牌尾号,以及以往的搭车者给他的评价和标签。
到了8点整,记者准时坐上了“斌”的车。一路上,“斌”先生告诉我,自己是上周注册的顺风车车主,一般是在上下班途中带客,已经接了14单乘客。因为搭的都是顺路的乘客,有点举手之劳、何乐不为的意思。
据了解,在杭州一般像3公里内的短途业务,乘客的车费为10元,车主端的补贴大约是8元左右。超过三公里部分,每公里车费一元。滴滴方面规定,车主每天只能接4单顺路的顺风车业务,所以早晚高峰通勤的车辆做顺风车业务的比较多。
活动日订单破百万
正是出于针对上下班通勤需求这样的设计,滴滴近期打出宣传口号:连续两周(每个周一,分别是7月13日和20日)邀请顺风车业务已上线的338个城市乘客,免费乘坐顺风车参与来“消灭早晚高峰”。滴滴顺风车为该活动取名为“桔色星期一”。这也是自顺风车6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首次大规模营销活动。
可能由于乘客多车主少以及车主每天接单量的限制,13日搞活动那天,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不少人在反映活动太火爆,很难打到顺风车,或者出现乘客连发数单无人接单的情况。
7月14日,滴滴快的官方公布消息,旗下互助拼车业务滴滴顺风车在7月13日当天订单达182万,有136万人乘坐了顺风车,再次刷新了行业纪录。滴滴顺风车上线仅一个半月即完成了其半年的目标——日订单突破百万。
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表示:“此次活动效果再次超出预期,这充分说明了民众对于更环保、更经济、更有趣的拼车出行的认可。”
重在“共享”和“减排”
滴滴顺风车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爆发式增长?关键在于这是典型的闲散资源共享经济,产品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相应的大数据信息,让司机可以共享自己的座位,尤其适合上下班这样的高频、刚需场景,有助于缓解高峰期的交通出行问题。
滴滴顺风车还对“桔色星期一”的订单进行了数据分析:所有订单的总里程数超过2000万公里;如果按照两人各开一辆车变为两人共乘一辆车计算,相当于减少了450万千克的碳排放量,约等于90万颗树的生态补偿量。滴滴顺风车因为其合乘减排等公益属性受到了众多名人的力挺,在活动开始前获得了包括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著名歌手韩红、著名导演贾樟柯等人的广告支持,号召和鼓励大家采取顺风车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
顺风车也因其“共享”等公益特性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14年,北京市交通委就出台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明确鼓励市民采取合乘方式出行。交通部负责人也对小客车合乘方便公众出行、提高道路和车辆资源的利用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促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意义加以肯定。
有识之士也指出,滴滴顺风车带动拼车行业开始进入实质的规模化增长阶段,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很多以往意料不到的新问题,未来可能需要更灵活的应对和更有效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