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象山一企业实施工厂化海鲜养殖

东海石斑鱼 入住“标准间”

  本报记者 应磊

  县委报道组 俞莉 陈光曙

  从外观上看,位于象山西周镇海畔的牧渔人水产有限公司,是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型企业。而一旦走进它的厂房,眼前的景象却让人眼界大开:200个水池密布其中,40多万尾大小不等的石斑鱼,每天享受着由水循环系统提供的干净海水和新鲜氧气。

  循环海水,养殖更环保

  石斑鱼,曾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被驯养的野生鱼种。在象山,牧渔人水产有限公司却让它们住进了厂房车间,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石斑鱼在硕大的鱼池里各自游弋着。

  在这个占地50亩的水产养殖工厂里,工厂化鱼池、高标准控温厂房、管理房、循环水沉淀池、沙滤池、尾水处理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单体车间达20亩,内有200个独立养殖池,为全国第二大工厂化养殖车间。

  工厂技术员任建军告诉记者,工厂用水已经实现循环利用。整个车间里,各种管网密布。“养鱼换下的水,直接通过管道输到处理池,经处理,就可以继续用来养鱼,循环海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他说。

  车间旁,几米高的海水过滤设施24小时不停运转着,为石斑鱼培育车间提供源源不断的干净海水。“就算从海里抽进来的水,也要经过处理,才能适合养鱼。”任建军说,把养殖场从天然海域搬进室内,温度、水质、热量等因素也变得可控。

  在公司负责人程真义看来,选择工厂化室内养殖是一条非常有前景的投资道路。在渔业资源逐步衰竭的今天,不少品种已经灭绝。而在天然海水中开展养殖,病害太多,很难取得好的养殖效果。近年来海域天灾也较多,如赤潮、寒潮等,对养殖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搬进厂房以后,这些情况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石斑鱼属于温水鱼,水温一般要保持在25至27摄氏度。工厂里,几个20多米深的地热井和近10米高的增氧塔,为他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温环境。

  据任建军介绍,以前,在冬季,石斑鱼的生长场所必须靠锅炉增温才能正常生长,但这样一来不仅成本增高,而且会污染环境。后来,他们从新闻报道上了解道,象山也曾有“地热温泉”存在,于是花费了大半年在象山及周边沿海四处勘查,最后确定西周镇下沈港存在地热资源。这里的地热海水距地表只有20多米,打井成本低,水质优良,特别适宜饲养石斑鱼等珍品鱼类。

  机械操作,节省劳动力

  石斑鱼养在厂房里,进水排水都通过管网进行,人力节省了一大半。目前,“牧渔人”公司只有十余名工人,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任建军便是其中之一。

  任建军在这里工作了近6年。从天然海域养殖到工厂化养殖,他坦言工作负担减轻了很多:“现在主要是做技术工作,把石斑鱼照顾好。”

  水池旁,任建军轻轻敲击边沿,成百上千的的石斑鱼瞬间就聚集了过来,水花飞溅,黑压压一片,蔚为壮观。“石斑鱼活跃得很,一听到喂食的信号,就围拢过来,像家养的宠物,”任建军养鱼养出了心得。据他介绍,生长于厂房里的石斑鱼,健康而有活力,其肉质也能像野生鱼类一样紧实,这正是工厂化养殖的独到之处。

  养出好鱼的秘密在于好水。“因为室内没有阳光,藻类不易生长。只能通过调节水质,培养出适合石斑鱼生活的水。”任建军介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处理池,基本上类似“血液透析”的作用,处理水中的有害物质,培养有益菌种。

  如今,“牧渔人”的石斑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接下来,程真义又把目光对准鱼卵孵化环节。“如何在象山孵化出石斑鱼,让石斑鱼从出生到成长都在工厂里完成,这是一个技术难题,毕竟,盐度、PH值、饵料等因素都影响着鱼卵的孵化。但这项技术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目前正在实施中。”说到这里,他得意地笑了。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1 东海石斑鱼 入住“标准间” 2015-07-14 3940185 2 2015年07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