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道场乡关停石矿,发展生态农业——
矿山出新绿 水清白鹭飞
本报记者 沈洁
区委报道组 张蘋
雨后的道场乡,甚是迷人。
沿着南郊旅游公路行驶,一路青山绿水,一路心旷神怡,很难想象这里的公路两边曾是山石裸露的采矿区。
十几年前,37个石矿,每年1000万吨的石料产量,让道场乡“伤痕累累”,路是泥泞的,水是浑浊的,树是“涂了白粉的”。
而今,矿山大乡,变废为宝,关停36家石矿,复垦1500多亩土地,九里石矿摇身一变,成了生态农庄;梅山废矿栽满桃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官帽山废矿则变成了大片的油菜田。更让当地百姓称道的是,道场乡的城南工业园区,很多土地也是由废矿整治“变”来的,美丽的环境加上便捷的交通,吸引了一批绿色产业项目入驻。
悠然自得“九里红”
沿着东苕溪沿岸,进入道场浜村,不多久,我们就见到了九里红生态农庄。近处,几个大鱼塘碧波荡漾,远处,复垦后的矿山绿意盎然。
“喏,石老板来了!”只见一个中年男子,骑着电瓶车、手持钓鱼竿,从外面回来,他就是九里红生态农庄当家人石晓龙。
聊起钓鱼和开农庄的事,石老板打开了话匣子。九里红生态农庄所在地原来是九里石矿区,2006年这里土地复垦后,荒了3年,长满了芦苇,这让当时还是矿老板的石晓龙见后有了触动,“这里环境这么好,我又喜欢钓鱼、养鱼,为什么不在这儿挖几个鱼塘,搞个生态农庄呢!”说干就干,开挖鱼塘、种植果蔬、建起农庄,仅一年多时间,九里红生态农庄就开张营业了。
让石晓龙最自豪的是,7个标准化的大鱼塘吸引了省移动公司、市农民运动会、区农民运动会来这儿举办钓鱼比赛;每到节假日就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采摘体验,这是以前做矿老板体会不到的成就感。
说起从矿老板到农庄主的变化,一直在旁边择菜的老板娘按捺不住了,凑上前来说:“以前每天灰头土脸,现在清清爽爽,空闲功夫也多了,老石钓鱼,我看农庄,生活惬意着呢。”
农庄四周,石晓龙种满了香瓜、玉米、黄豆、番薯等蔬菜,旁边的桃园里还养了2000只鸡。他说,桃子都是用的生态肥,养鱼也是用现代化技术,这些都是在读研究生的儿子出的主意。“儿子很支持我们搞生态农庄,开矿总有资源枯竭的那天,搞生态不一样, 这是长久的发展,就是最近大伙儿常提的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离开“九里红”,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悠然自得”四个字,那是石晓龙挂在农庄显眼处的匾牌,也许这正是他从矿老板转变成农庄主的一种人生体悟。
水蜜桃园果飘香
离开农庄,我们前往道场乡的菰城村,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的桃园。
桃园主人倪连新正弯着腰在桃树下拆套袋,查看桃子的生长情况。“这个品种叫湖景,7月12号左右上市,甜度很高。”
在倪连新的桃园里,每一个桃子都装在套袋里,一来防鸟偷食,二来增加果实甜度。脚下,是羊粪跟鸡粪混合而成的有机肥,老倪说,这种肥料种出来的桃子口感好、含糖量高。羊粪来自邻居养的80多只湖羊,鸡粪是从南浔区和孚镇的养鸡场买来的,每年光有机肥的成本就要1.5万元。为了提高桃子的生态含金量,老倪说他舍得下本钱。前两天,他还约了乡里农技人员到山顶,商量着要把山泉水引到山下灌溉桃园,让桃子喝上纯天然的泉水。
而5年前,这个栽满桃树的地方还叫梅山矿,倪连新在矿上当机修工人,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拿着微薄的工资。后来,乡里统一整治,梅山矿复垦后,倪连新承包了35亩土地,种起了水蜜桃,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润昕。今年是桃园第四年出果,老倪笑盈盈地算了一笔账给我们听:“亩产桃子2500到3000个,一个桃子最高能卖5元,如果没有病虫害,销售额30万元没问题,刨去10万元成本,到手也有20万元,在矿上上班哪有这么高的收入。”
从一个石矿技术员,到现今的桃园主人,倪连新的“转型”不是个例,他说,在他们自然村有60户人家,50户以前都是跟石矿打交道的,现在,有的出村发展,留在村里的就搞起了生态农业。
22年治矿路
望着280亩的护塔林矿区,道场乡原矿管办主任张新江的话多了起来:“在废弃矿山治理中,怎么样才能合理利用这个土地资源,是我们要深思熟虑的一件大事。就像这个矿区,复垦后是作为旱地还是水田,我们一直在讨论研究,最终方案还没确定。”交谈间,远处,三只白鹭飞起。
到目前为止,张新江已经与矿场打了22年交道。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末的道场乡,耳边炮声隆隆,眼前灰雾弥漫,如同战场一样。2000年开始,乡里转变发展方式,划定南郊保护区,关停区内的石矿。到2006年,随着吴斌和会家山两座石矿的关停,保护区内的所有石矿资源都被永久性地“囤”了起来。
如今,一个个满目疮痍、遍地狼藉的矿区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生态宝地。环境美了,来旅游的人多了。今年,道场乡的旅游业产值同比保持30%的增长。
谈到废矿复绿带来的环境效应,张新江眼里充满了自豪。“治矿换来的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益。”他说,乡里的南郊景区已经启动建设十公里古今文化长廊,这条旅游路线很大一部分是和当年矿区道路重合的,等到长廊建好,这里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