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丽乡村·走读

宁海柴家村有棵有故事的千年圆柏

“万婴柏”里的生与死

  本报记者 陈醉

  县委报道组 陈云松

  宁海岔路镇柴家村依山傍水,恬静温和。

  不过,村子里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全村人深信不已。

  相传,一千多年前,村子东侧一棵圆柏树附近住着位石匠。石匠上山采石,把一块形如蛇盘的巨石化开时,发现里面有个大石蛋,便把石蛋带回了家中。后来,石匠的孩子出生,就听得屋里“啪”一声,石蛋裂开,蹦出一条小白蛇溜走了。小白蛇半夜回来,叼走石匠的孩子,村民们追其到大柏树树洞前,却怎么也砍不开大树。

  尔后,附近的村庄不时传出婴孩被白蛇摄去的消息。据说,这条小白蛇是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孵出的,要吃满1万个婴儿,才能修成正果……

  寻着今天看似荒诞的传说而来,寻着这棵千年高龄的圆柏而来,我们看到了民间生活里那些朴素的生死观。

可怕的传说用来“疗伤”

  “万婴柏”,就在柴家村东侧,资料记载,树高17米,胸围5.8米,树龄千年,是浙江的“树霸”。

  眼前,“万婴柏”是一棵普通的圆柏,粗略丈量,需要七八名成年男子才能合抱住,岁月磨光了躯干的树皮,周身布满刀刻一般深浅不一的沟壑,凸出处似青筋爆裂,面目确实不怎么友善。树皮已经酥脆腐烂,轻轻一碰,一大块树皮就掉了下来。

  苍老的树干有多处洞穴,有一个洞穴很深,从上面往下,什么也看不见,神秘幽黑,大约就是传说中蛇精栖息的地方。敲击树干还可以听见中空的回音。这声音若放在月黑风高的晚上,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怎么可能会有蛇精?不过,这儿确实埋葬过很多婴儿。”70岁的老支书柴德满解释了传说的由来。

  村子里一直有树洞葬死婴的习俗。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发病,病症都极相似,比如,哭声小,嘴张不开,吸奶困难,牙关紧闭,痉挛发作,往往不到一周就夭折。这仿佛是一个解不开的魔咒,哪个家庭都有可能摊上,而这些夭折的孩子就会在某个深夜被悄悄地丢在树洞里。

  第二天太阳升起,生活一切如常。艰难的日子还在继续,妈妈们来不及悲伤,因为家里其他嗷嗷待哺的小嘴还等着被填饱。但是,总会有某些瞬间,她们会想起这些来去匆匆的孩子,隔几天会忍不住跑去看看,孩子还在吗?

  无处宣泄的悲伤,是需要找一个聊以自慰的理由的,在自然力量和人类力量博弈悬殊的时代,“天外神力”便是老百姓们制造的“心灵鸡汤”。

  “孩子无故夭折,做父母的总接受不了现实,得找这么个说法,譬如,‘人拗不过自然’之类的,大柏树也因此长年背负骂名。”柴德满说,苦难慢慢演变出传说,其实拆解许多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都会发现,里面包含着老百姓当时难以达成的生活诉求和他们最为朴素的生活哲学。而村里人都宁愿相信洞里住着蛇精,那些夭折的孩子是被蛇精抓走了。

柏树洞里起死回生

  可怕的传说,在百姓世代沿革中会慢慢注入新的期许,就像中国民间俯拾皆是的多版本民间故事一样。

  在柴家村人眼中,“万婴柏”还有“起死回生”的功用。

  柴家村历史悠久。宗谱上记载:宗祖柴中行(字与之,人称“南溪先生”,江西余干人)在南宋宝庆元年从浙江严州(桐庐)迁居宁海,他官至抚州军师推官、湖南提刑,后又改授儒学经庭直讲,即皇家讲师。宋末元初,他的第三代迁居“大柏树下塘头”。明洪武年间,柴氏“五世元益公葬大柏树下”。

  宗谱上提及的大柏树,就是“万婴柏”,宗谱上还画着大圆柏的样貌,当时的树已经枝繁叶茂,树干中间的洞依稀可见。

  “风水宝地,我们最早最早的老祖宗就葬在这里头呢。”村民这样说道,他们都相信,老祖宗会护佑他们的孩子,才会把夭折的婴儿送到树洞里。

  “树洞”的神奇似乎还有确凿的“人证”——杨伟萍。

  杨伟萍出生在1971年,出生后一直病恹恹的,奄奄一息,有次,从早晨4点到晚上8点,她眼睛紧闭,又不吃不喝,父母邻居都以为她死了,包裹一下,悄悄将其投入了柏树洞中。两天后,杨伟萍的姐姐上学途中路过此处,听见树洞内有哭声,立即跑回家告诉爷爷。爷爷找来钩子,将孩子从树洞中钩了上来。

  没有人知道这个弱小的婴儿是怎么在漆黑的树洞里挺过这两天的,这生命的奇迹在村子里传开了,从此,村民深信不已。

  时光就这样在“万婴柏”的年轮间流逝。直到近些年,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进入农村,新生儿频频夭折的真相被解开了:夺去婴儿生命的不是所谓的“蛇精”,而是“七日风”。

  “七日风”又称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以前村里的孩子普遍由接生婆接生,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破伤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到7天。

  自然现象和地域习俗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大圆柏千百年来背负的包袱也被轻松卸下。

千年圆柏的“生机”

  千百年来,柴家村的大圆柏得以完整保存,这或多或少要归功于传说衍生的敬畏感。

  村民柴振亦说,那个年代,柴家村还没有现在那么大,大柏树离村庄有近一里路,平时人们都不敢靠近。在他这一代人的记忆里,那棵树确实诡异:遮天蔽日,感觉树冠下一百多平方米之内都没有阳光,常年都是一种阴森森的感觉,稍有风吹,树枝“沙沙”摇动,似呜咽之声。树下荒草萋萋,蛇鼠出没,足以唤醒皮肤上的丝丝寒毛。

  而今,神秘一朝破除,曾被人们敬而远之的“万婴柏”就挨着村民的窗户。亲近却反而带来了一场生死劫。

  “因为靠得太近,过多的枝叶就显得碍事,村民砍掉了延伸到五六米开外的一根根分枝。”柴振亦指着大圆柏的顶端说道,以前保护意识差,村民晚上去河里抓鱼需要照明用的火把,就悄悄地过来折圆柏的树枝,因为古树树枝相对干燥,很容易引燃。折的人多了,圆柏就被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眼前,圆柏树根至两米高处,看不到一根树杈,人可以够到的几处树杈有被人为折断的痕迹,一处被折断的树枝已经干枯。

  这似乎只是劫难的开始。柴振亦回忆道,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以7000元买下这棵树,砍去造船。村民欣然答应,并收了1000元定金。

  幸运的是,买家砍完了四周的根后发现,树干竟是空心的,于是放弃了砍树计划。古树虽遭重创,但毕竟得以保存。

  树和人一样,走向衰老和死亡是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万婴柏”拖着干枯的身体,渐渐走向晚年。宁波台风多,刮台风时,高大的树枝容易招风,加上树身已经中空很容易被大风吹倒。可是,它依旧挺立在那里,或许,它在等着一个重生的机会。

  几年前,林业专家发现了老圆柏,加固抗台风,防病治虫,“万婴柏”得到了空前的保护。

  “很多树树龄一大就会中空,比如枫树、银杏、圆柏类,开始时影响不大,但空到一定程度,可能连支撑树体本身的重量都难,会因台风等外力轰然倒塌。”宁海县林特总站工程师何贤平坦言,他也不知道柏树还能活多久,但他们努力至少再让它活个一百年。

  如今,古树变成了“活古董”,周围做了水泥平台,用栏杆围起来。村民说,这是去年新做的,镇上想把这棵有故事的树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2 “万婴柏”里的生与死 2015-07-14 3943366 2 2015年07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