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全省电商直接从业者超500万人,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电商求贤,“绣球”抛向谁

  记者 李倩 通讯员 毛雪逸

  本报讯 在闻名世界的小商品城义乌,每天下午五点半,几辆卡车准时出现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学生从小商品市场淘来的货物发往全国各地——这所“特立独行”的学校,不仅有用来储货的仓库,还有老师负责教授如何PS商品照片、跟客户谈生意、寻找合适货源;甚至学分也可以拿学生的网店星级折抵。

  省商务厅电商处最新的全省电商人才调研报告显示,作为电子商务强省,我省电子商务人才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省电子商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不过,随着浙江电子商务的急速发展,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不仅爆发式增长,在技术型、专业型和复合型等细分类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供不应求仍是主流

  “就电商人才来讲,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最多的,但是和整个电商产业发展需要相比较,仍然是短缺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的观察与统计结果不谋而合。尽管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商相关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也并不少见,但这个蒸蒸日上的行业仍然整体缺人。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省电子商务行业直接从业人数超过500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500万人,这一组数字也表明,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集聚地。

  通过智能机器人、云客服等手段,电商企业对曾经紧俏的客服需求在减少。相反,对运营、美工、策划等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大,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则在企业管理、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紧缺。

  调研结果显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中,近四成企业缺运营人才,其次是美工和客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最缺乏的也是运营人员;而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说,最缺的则是软件工程师,其次才是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客服。

  相对传统行业,电子商务行业具有门槛低、风险小、上手快等特点,加上近几年电子商务爆发式发展的大环境,使得一大批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这也刷新了我省乃至全国的行业平均年龄。统计显示,电商行业从业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只占12.84%,基本为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层或为外聘传统企业的高管。近60%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员工以20岁到30岁之间。其中,美工设计、售后客服、物流快递等,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0至22岁左右。

  人才稀缺流动频繁

  一面是快速发展的行业,一面是人才供应的不足,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员流动性大、恶意跳槽成风等行业问题。

  “我们现有的办学体制跟现有的产业发展需求出现了错位现象,我们现在的高校,关注的是我在同行中的排名、我的学科在全国的排名怎么样。”杭师大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章剑林表示。作为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输出地,虽然我省有一批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但是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模式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培养的内容大多过时;二是理论教学较多,应用实践较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毕业后大多需要重新再学。

  “学会了,我们也留不住。”一直在尝试转战电子商务的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坦言,大家对电商人才的追逐,增大了这个群体的流动性,不仅留不住高薪聘请的外来人才,往往连自己培育的技术人才到最后也要价越来越高。

  统计显示,电子商务企业的总体人员流动比例达到19.20%。其中,40%以上的电商企业人才流动比率超过20%,有一些企业员工流动率甚至超过50%。同时,电子商务人才在同一区域内平台企业、应用企业和服务企业中流动较为常见,跨区流动相对较少,反映电子商务人才对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依赖性很强。

  “我省每年新增大量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但是,缺乏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管理和评价,各种培训机构、认证机构林立,但缺乏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和机构。”省商务厅电商处处长卢成南分析,正是因为电子商务人才的真实性难以准确验证,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导致用人单位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

  探索培养新模式

  如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人才中心,一些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尝试。

  “我们就想打通电子商务人才教育与就业、创业之间的阻隔。”章剑林说,在阿里巴巴商学院,通过学校和企业来进行合作,从招生开始,到教学环节到毕业环节都是企业来参与。

  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融合了教育与就业、创业,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与电商产业直接接触,再经历“实验室”到“孵化器”到“创业园”这样“三层次进阶式”的实战平台,建立“四年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我们也认识到了学生与企业的衔接问题。”贾少华说,目前学校每年培养400多位电商创业者,还有成百上千的电商从业者,就业创业的形势都还不错,但对整个社会的电商人才的需要而言,仍是杯水车薪,“接下去我们会和政府、企业有更多的合作。”

  “下阶段,我们将会联合财政、教育、人力等部门共同推动全省电子商务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商务人才管理平台,做好电子商务师和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的业务培训和认证管理,为电子商务用人单位招人、选人、用人等提供参考依据。”卢成南表示。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电商求贤,“绣球”抛向谁 2015-07-03 3933060 2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