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张全英和她的“十八里葡萄研究所”—

葡萄医生,粉丝遍全国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水果市场上,到处可见葡萄的身影。

  在水果营销队伍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葡萄看浙江,浙江葡萄看嘉兴,嘉兴葡萄看大桥。”作为浙北最大的葡萄基地,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早已声名远播。大桥镇的葡萄产业始于1991年,种植面积已超过1.8万亩,亩均产值达到1.2万元,是浙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

  不过,对于全国的葡萄果农来说,大桥更为出名的是一家“葡萄医院”和一位“葡萄医生”——南湖区大桥镇江南村的十八里葡萄研究所和研究所所长张全英。研究所这些年的发展,是乡村人民对科技创新的鲜活实践。其实农业技术创新,不一定是钻研“高精尖”的技术,只要踏踏实实,立足基层,照样能成果丰硕。

葡萄处方,

名声远扬

  早上9时,27岁的杨吴平从20多公里外的油车港镇池湾村赶来,一走进二楼,就伸出手来给张全英看。

  张全英一看,杨吴平的手里,是一颗小核桃大小的绿色小葡萄,表面上有些不明显的凹陷。

  原来,杨吴平种了7亩“红地球”,这个品种的葡萄要8月才上市,这个季节往往由于温度太高易患日烧病,这种病的症状之一就是凹陷。

  张全英抽出一叠一式三联的葡萄专用处方便笺,“唰唰唰”地开起药方来,并在每种药后面标明“一瓶300斤水”这样的用法。

  拿到这张方子,杨吴平赶紧到研究所一楼,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配好了100多块钱的药。

  这几年,葡萄行情好,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遇到的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凭借眼力准、用药省、效果好、服务好、没有架子,张全英的名声渐渐传到了全国各地葡萄种植户的耳中。

  杨吴平刚走,张全英的电话又响了。安徽人余利打电话来询问,自己的20亩葡萄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患病,今年想提早预防。

  问清楚具体情况后,张全英很肯定地说,是霜霉病和白腐病,根据对方的需求,张全英开好了20亩葡萄需要的药方,并请楼下工作人员配好药,快递到安徽去。

  近来多阴雨,葡萄发病多,最忙碌的一天,张全英接了200多个电话,现场“接诊”了几十位农户,向全国各地发出了100多个快递。

技术过硬,生态种养

  “神医”不是一天炼成的。张全英1962年出生在大桥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她先后在生产队、企业车间、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过,期间自费参加了浙江广电农业中专函授农技培训。

  2002年,张全英所在的农技站精简人员,没有编制的她被“清理”了。与葡萄打交道多年的她早已有了开一家葡萄研究所的想法,于是,“十八里葡萄研究所”成立了。张全英只租了3间废弃猪棚作为研究场所。

  当年,研究所虽然听上去非常“高大上”,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大多数人觉得只是异想天开。

  “条件很艰苦,每天只能做几百块钱的生意,多是卖农药、农资。跟别人比有什么优势?我决定开辟示范基地,因为只有我种出好葡萄,农户才会相信。”创业初期,眼看形势不佳,张全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调整。

  她租了28亩耕地,每天泡在葡萄园里研究新品种、新种植方式。由于走的是“创新驱动”的科技路子,张全英的葡萄品质明显好于其他农户,卖价高,效益好,见到了实惠的农户纷纷找她 “取经”。

  此外,她从全国各地聘请葡萄种植方面的顾问,并定期邀请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来讲课,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种苗和种植技术。

  曾经,一位外地大户找到张全英,说自己从外面买了一批用于催红葡萄的农药,葡萄红得很快,卖相提升了一个档次,但十几天后就掉光了,悔恨不已。张全英一直提倡生态方法,她从台湾引进了一种氨基酸,推荐给了这位大户。她说:“催红的农药用多了不好,研究所用的相当于保健品,是促进葡萄吸收营养,然后自然变红。”

  “我自己种葡萄,葡萄发生什么问题,我就研究对策,这样农户的葡萄发生同样的问题,就可以迅速对症配药。”实践出真知,这家“葡萄医院”所有的农药、农资都是在研究所的基地经过实际检验的,不但效果好,还生态环保。

创新频出,农户热捧

  如今,十八里葡萄研究所早已经搬出了猪棚,有了近20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一楼是农药、农资用品售卖大厅,二楼有可容纳几百人的培训室。每天,张全英就在这儿给葡萄“看病”。

  随着研究所影响的扩大,如今,研究所的业务涉及葡萄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及推广等领域。

  最近这些日子,张全英心情不错,因为经过多年的选种实验,她发现了“早夏黑”这种让她惊艳不已的新品种。

  “这么多年来,这是最好的品种。”带着记者,张全英来到了位于云东村的葡萄基地。只见绿色的葡萄藤之间,一串串紫色的葡萄颇为耀眼。她介绍说,这是研究所专门从上海引进的新品种,去年第一次试种了1亩,发现各方面都不错,亩产2500斤,一斤批发价能卖10至12元。最重要的是,这个新品上市时间早,可以抢占市场空间。

  在基地一角,有一片光秃秃的空地,这是试种失败的其他品种,刚刚清理好。其实,每一年,研究所都要从全国各地引进好几个新品种,但经过本地化试验,成功的并不多。

  如今,大桥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1.8万亩,亩均产值达到1.2万元,辐射周边农户众多。不少大户也尝试走上现代化、高科技路子,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张全英介绍,有时候一株新品种外面引进来要60元,一亩地250株,有的大户自己引种过来,一旦失败,对农民打击很大。

  而研究所试验成功后的新品种,卖给农户才十几块钱一株,而且还免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因此特别受农户追捧。

  “早夏黑”的种苗今年刚刚卖出了3万株,还供不应求,新的20万株正在培育中,明年就能大规模推广了。

  而为了让更多农户受益,研究所的技术团队每年都会编印一本技术指导书籍,从市场形势到技术要领,事无巨细,而且简单明了,只要认字就能看懂,受到农户好评。

  为给研究所注入新鲜血液,这两年,张全英招了几位科班出身的年轻人进来。

  “葡萄的世界里,有无限梦想。”这两年新招的研究生吕兴的QQ签名档,写着这样一句话。这个河北大男孩,在这个江南小镇快速成长,今年已经去给各地农户做了30多场免费葡萄种植讲座。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19 葡萄医生,粉丝遍全国 2015-06-30 3912364 2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