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创新的浙江高地
浙江人民有着强大的财富管理基因,互联网金融一定能在浙江生根发芽,助力浙江成为金融创新高地
王玉宝
25日,金融界瞩目已久的浙江网商银行,终于撩开神秘面纱,正式对外营业。这是浙江入选我国首批试点的两家民营银行之一。至此,全国仅有的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全部获监管部门“绿灯”放行,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有望融入寻常百姓生活。
此前一天,就在24日,与浙江网商银行有着同样股东背景,国内首家获政府批准的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网金社”,也在杭州正式启动运营,给风生水起的P2P金融再添一把火。而老百姓的理财方式和理念,也有望实现新跨越。
短短两日,来自“浙江队”的两个互联网金融超级“大腕”陆续进场,业界关注,公众期待。尽管包括浙江网商银行在内的首批试点民营银行,都低调地宣称做传统银行的“补充者”,甚至在开业初期都不开展个人存款业务,但毫无疑问,民营银行的面世,特别是裹挟着互联网“旋风”的浙江网商银行,必将给传统银行业带来深度触动。有了“鲶鱼”的银行业,相信会在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服务水平上,更上层楼。
身处精彩纷呈、创新不断的当今中国,我们热情拥抱互联网金融。这不仅在于其亲民,让普通百姓也有了收益更高、更加便捷的理财体验,更在于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新型业态,本身就给转型之中的中国经济带来了希望。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润滑剂,承担着融资、输血的重要功能。在实体经济普遍遭遇下滑压力的当下,在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中国,在各种创新型业态亟须资金扶持的今天,互联网金融为我们展现了另一扇充满希望的“窗口”。
众所周知,在浙江,乃至在中国,一直有一个“两多两难”的怪圈存在。浙江中小企业多,这些企业为浙江解决了大量就业,贡献了大量财政收入,成为创造浙江经济奇迹的生力军。但他们的心头,长期挥之不去的是融资难的“阴影”。另一方面,浙江的民间资金却又十分丰裕,这批资金的痛苦在于,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这貌似悖论的“两多两难”,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供给和需求双方对接渠道的缺失。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立足于海量数据分析之上,有了传统银行所无法比拟的更加灵活、全面的风险识别能力。哪些企业、公民具有良好的信用,在互联网的交易场景下,有了被充分识别的可能。这无疑为互联网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独特“法门”。
助力化解融资难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正在为自己赢得另一扇“窗口”。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地。浙江人具有活跃的财富管理基因,浙江具备充沛的民间资金后盾。在此次国家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中,浙江就占据了两席。如果各级政府为诸如“网商银行”之类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给,让更多的“网商银行”能在浙江涌现,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者能在浙江发展壮大,这不仅将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福音,更会使得浙江成为金融创新的高地,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浙江要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殷切期待。如何引领新常态?当然是靠改革和创新。民营银行能够从无到有,这本身是改革的突破,是制度供给的突破。新生的金融业态,有着互联网的浓厚基因,它更是创新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转型中的浙江提供的更加重要的启示就是,以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突破转型瓶颈。不仅在金融领域,需要“网商银行”这样的新事物,有效投资的激发,传统产业的升级,哪一个不需要新的改革和突破?愿各级政府能为这样的创新事物,多做制度供给的努力,不遗余力地为它们摇旗呐喊。如此,浙江才可能有引领新常态的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浙江经济,需要新金融的“输血”,呼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经济的大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需要一个普惠型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愿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样本,能在浙江的各行各业扎根生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