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官员信用担保 鞭策简政放权

  这种“担保”既是权力出轨,更是出卖公信力,让“权为民所用”无地自容

官员信用担保 鞭策简政放权

  李 云

  近期,广东惠东县一科级干部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据初步调查,涉及债务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官员”二字变成“信用担保”。钟启章案中,7亿多元债务中,以钟启章名义借款有1亿多元,其余债务他基本都是担保人,且多数都属于信用担保。

  官员、家族企业、信用担保……这是一条灰色链条。一个在当地公开的秘密,为何就没有能够揭露“皇帝的新装”?三令五申也好,有禁必止也罢,制度规定遵循“不落实就落空”,如果不能成为杀手锏,就会成为“棉花棒”。非但如此,经商的官员,其官帽不仅成为护身符,甚至成为招财进宝的摇钱树。除了利益驱动外,那种媚权心态,也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条利益链。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正在不懈地编织着制度笼子,填补制度上的漏洞,然而一些权力并非“束手就擒”,总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缝隙,以摆脱约束,并且,拓宽权力出租与寻租的空间。这名科级干部走的“经商路”,不仅有“红顶商人”惯用的伎俩,而且有自己另辟蹊径的过人之处,那就是所谓的“信用担保”,这种“担保”既是权力出轨,更是出卖公信力,让“权为民所用”无地自容。由此可见,织密制度笼子,更要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与违规违纪的问责力。

  “信用担保”也在鞭策简政放权。我们要反思,为何官员能够成为信用担保的筹码?为何权力可以纵横资本市场?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权力的任性,让权力的附加值越来越丰厚;另一方面,公众对权力的认识出现偏差,自觉与不自觉地养成仰视与攀附权力的“习惯”。简政放权才能釜底抽“薪”,才能告别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才能让权力行驶在“为民、务实、清廉”的轨道之上。

  ■我来打酱油

  @zi色feng铃:钱权非同一材质,强硬搭接,必有肉眼察觉不到的缝隙。缝隙里的腐败,需要法治配以高倍放大镜,才能让蛀虫在放大镜下,现出原形。科级巨腐,小官大贪的反腐信号再次亮灯,给反腐的下一步已经明确引路,大老虎的密穴可能存在于高位之外任何一处不显眼的位置,反腐应该一一彻查!

  @海东小子:民不举官不究,正是因为缺乏监管,所以才让这些小官恣意妄为。十几年无人发现,说明相关的监管部门在有些官员面前形同虚设。

  @一诺一相守1:要看见背后的阴影,就要在前面投掷阳光。一个科级干部在禁商政策下可以高枕无忧十几年,制度监管得有多大疏忽?钱权通奸,监管闭眼搭建温床,这是小官大贪的成因之一。反腐路上,明虎好打、暗虎难防,唯有制度仔细再仔细,地毯式搜索才会让各路豺狼虎豹在法制探照灯下,没了藏身之处。

  @雨中禾:为什么我们总习惯于没有问题一身光,出了问题浑身毛的思维?平时的问题真的没人知道?恐怕是“大家都不干净”,谁也不说谁吧。既然出了问题就该一查到底,单位领导,监管部门最起码负个“监管失察”的责吧?查查看!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官员信用担保 鞭策简政放权 2015-06-24 浙江日报2015-06-2400032;3925555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