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说到底,无非“靠谱”和“长记性”

  只有从前车之鉴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同类事故频发的恶性循环

说到底,无非“靠谱”和“长记性”

  杜 博

  粤赣高速公路河源境内匝道桥梁坍塌,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耗资近50亿元、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桥梁,竟然在投入使用不到10年就坍塌。业主单位总工程师一句“在当时情况下一定会引起坍塌桥梁”的解释引爆舆论,百年大桥十年垮,重量、质量和管理,它们仨,究竟是谁惹的祸?

  事故技术专家调查组认为,4辆失事货车重量及运行状态对事故调查原因分析极其重要,须尽快查明失事车辆的准确重量及运行状态。第三方单位初步验算分析则表示,因车辆荷载严重超过桥梁设计荷载,导致桥梁垮塌。然而有司机认为,在运输繁忙的粤赣高速广东境内,出口匝道引桥上大货车紧密排列缓慢通行并不罕见,仅仅因为几辆货车超载就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也理应纳入考量。

  退一步讲,如果桥塌事故确因超载引起,那么表面上看是重量惹的祸,实际上祸首还是管理上的纰漏。道路桥梁都有明确的载重标准,确保车辆不超载荷、避免超载酿成事故,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责无旁贷。而无论重量、质量还是管理出问题,都值得认真检视、诚恳反思。目的并不是秋后算账,而是在直面问题的基础上真正解决问题。

  我们期待并尊重严谨的最终调查结论,在此不多作妄议。倒是联想起前不久某地居民楼“又又又塌了”等一系列事故,不禁感叹,诚然每一起事故都有其独特诱因,但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对有心的公共管理者来说,事前靠谱、事后长记性,把将做之事设计规划好,对已有之事查漏补缺,从一次次代价高昂的前车之鉴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不是简单地“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能最大限度避免同类事故频发的恶性循环,给公共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说:“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桥塌了、楼倒了、人员伤亡了,每一次教训不可谓不惨痛、反思不可谓不深刻,然而一再发生,透支的是公众的信心和安全感。期待一起起事故能沉淀成捍卫公共安全的责任与力量,可避免的事故不再“又又又”发生。

  ■我来打酱油

  @郭润佳-青岛:超载就“一定会坍塌”的桥是怎么开通的?设计不需要考虑国情吗?一超载就塌的公路和大桥让人怎么用?赵州桥建成1400多年,经历十次水灾,八次战乱和多次地震,依然保存完好,而现在一座大桥居然只用了十年就塌,是因为古人更聪明还是更认真?另外,既然该桥超载就一定塌,那为何不限制超载车通行呢?

  @fkmyou:百年大桥十年垮,已经让人难以置信;工程师的解释,则更让人瞪目结舌。出现坍塌,相关部门不去反思当初的设计、施工,也不去追问如今的管理、监督,反而用“超载”去为自己辩解、推卸自己的责任,如此做法,又怎么能解决问题?又如何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人在你的江湖:任何桥梁都有一定的承载负荷,所以就必须在车辆通过之前,进行严格的监管。可惜,4辆超载大货车竟然“一路绿灯”开了上去,请问,相关部门去了哪儿?明知桥梁会坍塌,却没有提前做好“限行”,恐怕难逃失职之嫌,再多的解释都等同于掩饰,百姓是不买账的!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说到底,无非“靠谱”和“长记性” 2015-06-24 浙江日报2015-06-2400031;3925631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