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党建

仙居湫山乡796名新老党员结对互助

山乡共擎先锋旗

  本报讯 (记者 斯信忠 通讯员 张肖斌 党苗苗) “村党支部把我和仙水爷爷结成对子,对我来说,不仅能深切感受到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也能在无形之中提高我的党性修养与认识。”仙居县湫山乡杨岸村年轻党员俞巧灵说起党员结对互助,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新老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仙居县湫山乡于今年3月推行党员“1+1”结对互助制度,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水平、工作情况、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为老中青党员进行牵线结对,目前全乡796名党员均已结对。

  俞巧灵是一名回乡大学生,在党员结对安排时,村党支部考虑到他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就将他与90多岁的老党员杨仙水结对。在老党员的言传身教下,他更加牢固地树立了一心为公的思想,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活动中,充分展现出了年轻党员的热情和干劲。

  今年66岁的上高村困难党员王曰德,体弱多病,常年卧床,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村党支部书记、创业致富能手蒋焕呈主动与他结对。在结对帮扶中,蒋焕呈认为“输血”扶困不如帮助提高“造血”能力,将王曰德在家待业的女儿招到自己创办的儿童玩具厂工作,又帮助联系小手工艺品外加工业务给王曰德的老伴,让她既能在家加工彩灯、简单饰品等,为家里挣点生活费用,又能照顾多病的老伴。现在,母女俩月收入2500多元,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坦多了。王曰德对此十分感激,也充分利用自己曾担任10多年村支书的丰富阅历与经验,时常为蒋焕呈出谋划策,解决治村难题。

  年初,湫山乡抱龙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最初的入户纳管阶段,项目遇到不少村民反对,老党员徐洪耀也认为,各家各户的房子都建好了,门前的水泥地面都已铺设,现在又要毁掉重新铺设管道,既麻烦又影响美观。与老徐结对的村党支部书记徐棋华,就天天到老徐家,给他普及生活用水的卫生知识课。一连3天的交流,使老徐终于明白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利用自己在村民中的威望,主动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使纳管截污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党员结对活动,不仅使党员之间加强交流,增进友情,而且还规范、强化了党员管理。杨岸村有党员50名,其中在外流动党员有10多人,给党员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互助机制,使流动党员也能随时了解组织的学习活动动态。杨岸村常年在外经商的党员陈盛辉,自从与在家的党员杨南昌结对后,每半月定期联系交流。曾经一度“远离”组织活动的他,不仅自觉参加在外党支部的学习,还主动委托杨南昌向村里的慈孝基金捐款,奉献爱心。

  截至目前,湫山乡通过党员“1+1”结对互助,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解决各类难题80余件,开展帮扶活动500余次。


浙江日报 党建 00004 山乡共擎先锋旗 2015-06-23 3921831 2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