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桐乡250位农民从田间地头走进教室——

职业农民,正在起步

  本报记者 李茸

  市委报道组 张潘丽 通讯员 徐东海

  夏至已至,金黄的麦浪被收割一空。在桐乡的大户、农场主中,今年流行这样一句话:“你去上课了吗?”

  今年1月开始,桐乡粮油、水果、蔬菜、水产及农业信息服务共五大类250名农民参加了桐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为期15天。这是作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的桐乡,在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石激起千层浪。15天,对于这些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实在是很短。15天,对于这些扎根土地的农民来说,又很长。短短的培训结束后,他们在反思什么?谋划什么?需要什么?记者跟踪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农民,记录他们的改变和梦想。

  情景一:葡萄园里控产量

  地点:龙翔街道单桥村

  人物:钱炳新,53岁

  眼下,气温日渐升高,钱炳新家的20亩葡萄也到了上市前的关键期。去年葡萄亩产4000多斤,今年他的目标却是3500斤。

  说起这个巨大的转变,老钱有些不好意思。去年虽然丰产,但由于量太大,葡萄的品质反而欠佳,效益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好。

  今年,老钱参加了桐乡市举行的新型职业农民水果产业培训班。听专家说,现在葡萄种植户多,产量大,要提高效益,必须控制产量提高质量。因此,今年,他狠下心来,和老伴一起,人为地给一棵棵葡萄藤降产量。

  其实,老钱也是半路出家来做农业的。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但他搞了20年运输后,眼看着运输赚不到多少钱,农业行情一年比一年好,才开始种葡萄。今年是老钱种葡萄的第4年。

  在那辈人中,高中文化的老钱已经是了不得的文化人了。转行种葡萄后,他报名参加了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果树方面的中专班,要两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眼下还在上课。

  上半年参加了培训后,高中文化的老钱感叹,很有用。15天的培训中,浙江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专家给大家授课,也有一些土专家给大家上课,大家还去了慈溪等相关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实践。

  “时间不长,在具体种植技术上的收获不少,而在理念提升方面更有突破。”老钱这样表述。农产品质量、营销方面的知识,都是以前接触比较少,但和当下的葡萄生产密切相关的。

  老钱也坦言,现在年纪大了,想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上加难。

  情景二:火龙果如何“火”

  地点:石门镇殷家漾村

  人物:顾铭涛,37岁

  60亩大棚红心火龙果在高温下正茁壮成长。作为桐乡市漾漾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的三位合伙人之一,顾铭涛也参加了15天的培训。

  和祖祖辈辈们不同的是,顾铭涛他们都是自主选择了农民这个职业。早在3年前,他还是一名装修师傅,天天出没在各大工地给人搞装修,而他的两位合伙人中,一位是卖电脑的,一位是开厂的。

  2012年,当时村里有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个人眼看着农业前景好,于是相约转行。通过向农经部门咨询,几经调研、考察后,选择了红心火龙果这个在桐乡还是空白的项目。于是,三人投资了160多万元,从外省引进了种苗和技术。

  几年下来,基地基本成型。目前,火龙果还没到丰产期,但种苗已经被他们卖到了江苏,本钱正在一点点赚回来。

  顾铭涛上完培训班后,发现虽然并没有针对火龙果的技术课程,但收获还是有一些,特别是在绿色产品、效益农业和营销推广这些方面。

  “我们的父母,种地就是为了吃,吃饱了、不亏本就好,我们现在看重的完全不一样,当时选择红心火龙果也是考虑到这些。”合伙人之一的沈应方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往高效、绿色的方向努力。

  现在,合作社主要通过百度竞价排名、团购网站等互联网渠道卖种苗来赚钱。眼看到了火龙果采摘的季节,“等到8月、9月,到时候每天能产上千斤火龙果,这个量,每天光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就很高,怎么办?”未雨绸缪,顾铭涛他们想到了休闲采摘,希望能通过多渠道在网上吸引点人气过来。

  顾铭涛坦言,要抓住电商市场,单靠他们几个人比较难。但自己跑市场成本上划不来,“希望政府或者机构能为农民搭建一个网络销售平台,帮我们一把。”

  情景三:埋头苦干,更需要巧干

  地点:濮院镇油车桥村

  人物:刘惠婷,25岁

  这段时间正是刘惠婷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早晨5时,刘惠婷从家里出发,赶到50米外的濮院镇油车桥粮油农机合作社,经过一番准备,便跨上了“铁牛”开始作业。她所驾驶的这款“铁牛”就是先进的精量穴直播机,这是合作社花了3万元购置进来的。

  作为濮院镇油车桥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惠婷是桐乡农业界大名鼎鼎的“明日之星”,1990年出生的她大学毕业后,回家做起了“农二代”,成为桐乡最年轻的种粮大户。

  从15岁开始,刘惠婷就时常给父亲替班开拖拉机耕田。2012年回归田园后,她建仓库、买机器、引进育秧流水线,一直没闲着。如今,整个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从30亩逐渐增至500多亩。

  前段时间,刘惠婷报名参加了桐乡市首期新型职业农民粮油产业培训班,十几天的课程让她受益匪浅。“这些课操作性都非常强,适合我们听。”

  除了种植技术课,最让刘惠婷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辣椒的故事。“只会回答辣还是不辣的卖掉了一半辣椒,懂得介绍各种辣度的卖掉了所有的辣椒。专家说了,现在当农民可不能只顾闷着头干活,也要会说话,懂营销,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

  每天中午,忙活了一上午的刘惠婷会回到家里吃午饭,顺便看看摇篮里的宝宝。当了几年农民,她对于这个职业,像对自己的宝宝一样,有着非常大的期望。

  “我还不到30岁,这次的职业农民培训,在我看来还仅仅是个开始。我希望这个职业,能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有更多好政策、好制度。比如在农业补贴、农业生产准入、土地流转等方面,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来保证,能优先流转土地、优先扶持,在农业保险保费上有更多优惠。而个人生活方面,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乃至职业声誉,也是我关心的。”刘惠婷这样表述。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18 职业农民,正在起步 2015-06-23 3920350 2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