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传承世代
王圣潮∕作
好家风传承世代
王圣潮∕作
宋初邠国公王彦超(公元914—986)有赫赫战功,晚年却隐居山野,成为千古奇人。
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延续了六十多年的战乱,百姓痛苦不堪。身处这个时代的王彦超,一生都在追求天下统一和百姓安宁。
宋太祖赵匡胤称他“治戎之道,威爱并隆,有文有武……实有旋乾转坤之功。”史官称他“奋忠义戡乱安民,其功有可记矣及,不恋情爵禄,知进也知退”,可见他一生功绩辉煌。
王彦超有武将的坚强睿智,更富有良善的爱民之心。他关爱部下,努力减少牺牲,在战场上尽量少杀生或不杀生,如在围攻汾州之战中,眼看很快破城,但他力排众议,下令停止进攻,劝说城内守军投降,因此减少双方许多牺牲。他更关注百姓疾苦,在频繁的战斗中,他还率军修整葫芦河,以保护百姓生命安全。
前人曾说“凭君莫话封侯时,一将功成万骨枯”,他对这血泪诉说的道理,感同身受,他一生征战,屡立战功,但从不以功劳为意。《宋史·王彦超传》说,他每戒诸子曰:“吾累为统帅,杀人多矣,身死得免为幸,必无阴德以及后。”意思是他经常说自己一生征战,杀人无数,能活到今天就十分幸运了,还谈何功绩、有何阴德啊!他毫无居功之意,反而充满自责之心,这种“莫话封侯”的功劳观,确实境界高尚。
他退休后毅然卖掉家园,散尽家财,彻底功成身退。他还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教育家人和部下,告诫说“汝曹勉为善事以自庇”,意思是你们要不计功名利禄,要低调做人,以多做善事去追求生存和发展。后世子孙一直遵循他的教诲,出了许多名臣贤人。九世孙王淮是南宋名相,封文定公,他家四世被封一品,在金华地区历史上仅有。十二世孙王柏终身为教师,因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被封为文宪公,一个普通教师受皇封,史上实在不多。十五世状元王珑泽用自己的俸禄救灾民,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深受百姓爱戴……还有崇政殿说书王迈,忠文公王袆,武定侯王威等一大批优秀子孙。王彦超给子孙留下的精神财富,造就了一个家族的昌盛绵延,赢得了明初刘伯温“江南望族,海内名家”的亲笔赞誉,这不正是现今倡导的好家风吗?
王彦超对传统文化极为推崇。他于宋初依据旧拓重新摹刻了著名的《孔子庙堂碑》,至今在西安碑林挺立。他在陕西凤翔任节度使时还曾主持建了一座真兴寺阁,其优美造型和雄伟气势,令人惊叹。苏东坡见了也为之倾倒,不禁赋诗赞叹:其人勇且英,作事今世惊。
居功不傲、教子自庇的王彦超,他留下的精神财富,真应给以深入研究不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