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文章导航

前川梦吟

  前川梦吟

  王国益 ∕作

  一

  梦中之吟是人生一大快事。我虽然没有古人苏东坡、柳永激情高唱的情怀,但也常常梦中低吟,吟唱当下,吟诵人生,吟咏凤林王氏先贤鲜为人知且又荡气回肠的悠悠往事。

  早时候,常听父母辈说,我们王氏后人来自山西。为此,我曾去太原晋祠朝拜过王氏先贤,从此才知晓王氏乃轩辕黄帝四十二代后人——周朝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字子乔)始改为姓王……后来我又得知,义乌凤林王氏一支是由始祖北宋时“杯酒释兵权”事件中五位节度使之一王彦超中书令(宰相)开创,并率子从开封迁往浙地而居。

  光阴荏苒,已逝千年,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甲午年是王彦超诞辰一千一百周年,这一年,凤林王氏族人举行了隆重的活动纪念。这是一次来之不易的纪念。为了这一纪念,他们一等等了近百年,数代人从黑发等到了白发,从呱呱落地等到了风烛残年;为了这一纪念,他们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变迁,付出了多少艰辛苦难,也不知做了多少奇异梦幻。

  一千一百年啊!是多么的漫长,多么的久远。凤林王氏是一个千年望族,明代贤臣刘伯温赞誉她为“江南望族、海内名家”,她在历史上演绎了无数的故事与传奇。

  王彦超(公元914-986),字德升,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王重霸为唐朝命官,后梁时官至太子太保加尚书衔。王彦超从小胸怀大志,气度不凡,一生戎马,转战南北,战功显赫,官至节度使。公元960年北宋开国,宋太祖赵匡胤任彦超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兼中书令,掌管全国兵务。后又加封太子太师,邠国公。在中国历史上,从兵戈铁马的大将军到文治天下的中书令,两职一人兼具的,可谓寥若晨星,而王彦超就是那颗璀璨的明星。他军权在握,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然而他忠义仁信,不恋高位,不图功名,向往田园,寄情山水。

  莫道从政风光好,汗青遗名方为雄。公元983年王彦超毅然放弃京都的优裕生活,辞别昔日的僚朋,摘下人生的意愿,携其眷属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南迁之途,经绍兴到义乌尚阳王村落脚,后人又迁居五指山麓的前川村。前川是块灵秀之土:位居浙中地,距江不十里,两龙穿村过,环山一通衢;人居生紫气,神仙也羡之。此地,双乳之峰拔地隆,山涧曲盈漂流悚;世人一般不涉此,来这便是人中人。王氏族人从此在这居住、农耕、繁衍、创业、腾达。

  精彩来自放弃,磨难孕育成功。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王氏后人如潮似涌,奔腾不息。他们跨长江、越黄河,气昂昂、雄纠纠地走向神州大地,进而创造了王氏历史上的精彩之景:凤林王氏飞凤凰,千年育哺二宰相;进士六百非罕稀,南宋高中状元郎;志若精卫群星灿,王姓万代吐芬芳。

  二

  梦中吟宗亲,梦诵先贤之精神。

  姓氏、宗族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古村、乡居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源。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人行万里乡心不变。癸未年冬,我寻根来到前川,伫立于村中古樟树下,手抚双溪,面对青山,注目祠堂,对话族人,我不断地追寻:为什么王氏族人千年来裔孙迁徙,瓜瓞绵绵,顺逆不弃,自强不息?为什么王氏族人千年来能够走得这么远,这么长,这么灿烂?那是因为凤林王氏族人隐承了先人传家史学“青箱学”之神韵,那是因为他们在先贤王彦超身上吸取了志、勇、智、廉、忠之精髓。

  王彦超在青少年时,正处在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拥兵自重,战事频繁,民不聊生,政局混乱的年代。而他志向明,憎邪恶,明礼义,有抱负,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后梁后周的乱世中多次投奔,多次易主,亲眼目睹行伍内及社会上为争权夺位,尔虞我诈,相互残杀,相互吞并的残酷现实,觉得人世间已无诚信可言。因此,他看破红尘,欲想远离邪恶,洁身自好,萌生了出家之念,来到陕西凤翔府重云山,拜晖道人为师。但是到寺院后,晖道人却让其挑水做饭,连个小沙弥也未做成。他见僧人天天在寺庙做斋习武,十分羡慕,便偷偷地学练,从而练就一身好武艺。一晃两年。一天,晖道人路过火房,喃喃道:“似是出家不是出家,尘根未灭何以为家。”他觉得此语是对己而言。便说:“大师,吾正因厌恶人世间打打杀杀,才来佛门修行,只望大师纳吾为徒。”晖道人说:“尔乃富贵之人,又具一身好武艺,何不以天下为己任,怎可屈居于此!”①曰毕,取来些许资帛送给他说:“你出了栖居凤凰的凤翔府,南去找一座凤凰山,那才是你辉煌前程的新起点。”王彦超听后,顿时悟道:伟人创造机遇,能人抓住机遇,庸人失去机遇,吾应立马下山,去开辟一个璀璨夺目的新天地。他即按晖道人指点,直奔东南方的凤凰山寻找栖身的梧桐树。从此开启了他一生征战的戎马生涯。他终生恪守:业不伟杰篇非名,皆为世间普凡人的信念,始终在征战中学习,在艰辛中积累,在戎马中磨练,在曲折中成长,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博学多才、志愿宏大、笃信务实、宽厚待人,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帅才。这种静以修身,清以励志,勤以练骨,敢于挑战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王氏后人。此谓之为“志”。

  勇。“当年王中令②,斫木南山赪③。写真④留阁下,铁面眼有棱⑤。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这是当年苏东坡观瞻陕西凤翔府真兴寺阁后写下颂扬王彦超的诗句。阅其诗篇,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王氏宗谱上王彦超的画像。这是一幅逼真之作。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身着宋舆服,头戴进贤冠,手持象牙笏,肩负大江山;他方脸滋润,粗眉大眼,悬胆鼻隆,颊额须长,嘴宽唇红,仪表堂堂,帅气悠远,天生就有一种大略、大勇、大气魄。在他身上我真正领悟到了中国人“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形象气韵,领悟到了俊俏伟岸男子汉的坚毅与神勇,领悟到了炎黄子孙对中华泱泱大国恢宏气度的吸纳与传承。

  勇是立身之本,勇是将帅之根。万事无勇难以成,三军恃猛冠其心,生来即备仁勇智,天下无人敢敌翁。显德初年,北汉刘崇南侵,后周世宗柴荣命王彦超与陕府节度使韩通、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合军西进攻击汾州城。王与符两支劲旅联手合击,所向披靡,锐不可挡,北汉守军闻风丧胆,眼看城池将破,王却下令停止进攻,部将不解,纷纷前来谏阻道:“胜券在握,何以不攻?”彦超说:“北汉守军被我大兵压境,孤立无援,破城旦在朝夕,遣军强攻,死伤必多,何不稍待一二日,令其归降。”众将士听后心悦诚服。旋即收兵回营,王遣部吏进城投书,谕令速降。果然,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从命,开城投诚⑥。可见,王彦超在领军作战中不仅贯之以勇,行之以猛,而且也以仁义为本,始终把士兵的生命放在首位,以尽量减少战争中的伤亡,不战而屈人之兵。王彦超不但打仗指挥有方,而且每遇激战大战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领将士猛勇冲杀,每战必胜,胜而不骄,人称常胜将军。我想:王彦超的这种治军主张不就是春秋时期墨子非攻军事思想和治国理念的实践和运用吗?要是他生前能写下军事篇章,定将在我国军事史上光彩发亮。

  眼下,王氏后人在义乌小商品城的建设中,王彦超的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无畏无惧的胆气,心怀必胜的志气,追求卓越的帅气,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在浙江以至全国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王氏企业家和商人。

  在华夏文化史上,晏婴使楚,巧对楚灵王,孙膑破险境,装疯卖傻等机智应对,化险为夷的故事一直感导着中华儿女。在王彦超的一生中,有一件事让他终身纠结与难忘。据史记载,赵匡胤年轻时欲投奔王彦超麾下,但被王十贯钱打发了。赵匡胤做皇帝后,问彦超:“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听后一怔:怎么早年之事皇上还记在心中?莫非有忌?当年吾未纳留赵顾虑有三:一赵匡胤父亲赵弘殷与吾为同僚好友,收留之,友朋子弟恐难管教;二自己身处乱世,前程未卜;三赵年方弱冠,相貌不凡,前锦无量,纳之,恐误其前程。想至此,王振作了精神,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乎!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⑦太祖听了哈哈大笑。翌日,王还奉表请罪。事后皇上却派员安慰,从此不再提此事。一个人在常态之下显示聪明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突然临事而机敏处之,王彦超却做到了,他在皇上责问的紧要关头仍能从容淡定,毫无畏色,可谓是军中大器,神智也!我为他的机敏而至心诚服,为他的灵变而交口称赞。他在进退维艰之际既憨又睿,在身临险境之时既智又仁,真让人们由衷地钦佩。此谓之“智”。

  廉。王彦超光明磊落,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他大半生在征战中度过,打胜仗不计其数,攻城略地也是家常便饭。每当收复一地,金银财宝缴获无数,他作为一军之首绝无贪念,从不把战利品窃为己有,实行登记造册如数上缴,深获部下敬重。北宋统一后,他担任大将军,仍保持艰苦岁月的崇廉之风。宋史有载:“太平兴国六年,封邠国公。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⑧史册告之,即使他在权位达至顶峰时,也是严于律己,撤去家中的仆人和妾氏,以减少朝廷的薪俸开支。他还经常对子孙说:“吾累为统帅,杀人多矣,身死得免为幸,必无阴德以及后,汝曹勉为善事以自庇⑨。”王彦超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女不要依赖父辈的功劳,要多行善事,以求自身的庇护与发达。这是一种何等清廉的正统家风,一项何等长远的育子之策,一腔何等忠诚的护国情怀,一番何等高洁的儒将风范。王彦超的贤德久久地影响了后人。宋代的王淮,为官四十年,立德立功,两袖清风,宋孝宗赞其是位“不党无私,刚正不阿”的名宰相;宋末状元王珑泽出山前作诗曰:“律条惯习三千牍,民瘼徒闻二百州”,官未到位,心已为民。上任后,适逢蝗灾与旱灾,百姓苦不堪言,他带头捐俸赈恤,助灾民渡过难关,深受百姓爱戴;大理少卿王万,掌管刑狱案件审理,一生清正廉洁,皇上“闻其母老家贫,朕甚念之,赐新会五千贯,田五百亩,以赡给其家⑩。”清末名宿王廷扬深领祖上清廉之旨,临终前还手书遗嘱:“少为身后子孙计,先恤眼前苦难人。”诸如此类的廉明故事数不胜数,它使凤林王氏官员廉政之风世代相沿。

  忠,乃儒家思想的核心,亦是为官之道。王彦超天生就具忠义之心,仁义之气,心胸坦荡,大度大量,一直是国人学习的楷模。开宝二年,宋太祖召王彦超等几位节度使入朝赴宴,席间太祖说:“卿等均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11王彦超听出弦外之音,暗自思忖:“皇上之意吾已明白,看来天要下雨。再说,昔日吾与太祖曾有过节,皇上今日还能用我,已是大量,当下吾应按皇上之意激流勇退,归隐山水。”便立即跪奏道:“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12太祖听后很是赞赏,亲自扶起且嘉慰道:“卿可谓谦谦君子矣。”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皇上之意,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辛。太祖闻之曰:“此异代事,何足论矣?”翌日,解除了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职务,反而将王彦超调入京城统领全国兵权。如此的结局王可万万没料到。转而他想:“既然皇上恩宠,那就应尽忠尽职啊!”此事史上称为“杯酒释兵权”。对此,有人说,这是王彦超的识时乖巧,不,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忠诚之心;有人说,这是王彦超的韬晦之计,不,这是他心中善根的折射;有人说,这是王彦超的权势推诿,不,这是他不恋官位的忠心反映。他以仁为怀,不恋功名,存以公心的精神如昭昭天日,彰明较著,久久地在华夏思想界发光回荡。

  “杯酒释兵权”之后,王彦超在北宋初期统领中央兵权十多年,殚精竭虑,忠心耿耿地辅佐宋太祖治国,赵匡胤赞誉他“治戎之道,威爱并隆,有文有武,吉甫攸同。斯人也,实有旋乾转坤之功。”他力助太祖灭南汉三国、败南唐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百姓流离失所,家不家国不国的混乱局面,为北宋统一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宋代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也诞生了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等一大批星光闪耀的文化大师,让中华民族继唐代之后再度走上光辉灿烂。据此,《宋史》二百五十五卷·十四列专为王彦超列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一册也专述王彦超的功绩。

  伟大的民族总能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伟大的历史事件总会被历史永久地记载,伟大的历史人物总会被人们恒久地纪念。王彦超是一位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性温恭谨的将帅之才;是一位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处事低调的贤达之人;也是一位经历绮丽,跌宕多彩,能逢凶化吉的奇特之才;更是一位忠君爱国、仁义为怀、体恤百姓的忠义之臣。他能文能武,大愚大智,大拙大巧,大正大奇。如此一位难得的历史名人,理该得到世人的尊重与敬仰。可是,公元986年王彦超逝世后,旧居毁于一旦,坟茔也被筑屋,尸无宁安之所,实让世人叹惜!因此,重建将军的安宿之园成了人们一千多年来的梦恋。

  三

  有梦必有吟,梦里吟出昔与今。

  送走了宋元明清,告别了短暂民国,迎来共和国盛诞,华夏进入开放之治,义乌前川凤林王氏族人义无反顾地挑起重圆王彦超陵园的重任。多年来,他们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艰难协调,筹资募捐,走市内跑省外,不断探支问派,联络孝道之人,拧成四方合力,换来了陵园的一片蓝天。这也许是圆梦的安排……

  庚寅年冬,陵园终于落成。那年的情景我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将军陵园落于花枝山麓,坟地坐南朝北,背傍青山,居高临下,依山而建;坟茔圆形,青石用材,碑高丈五,顶部雕龙,巨灵驮碑,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俯视群山,气势不凡。当日清晨,人们从四方赶来、贺信似如雪片,千响鞭炮轰鸣、天空放出异彩,场景之热烈、百姓之真诚,祭奠之隆重,可谓盛况空前。我受邀在祭奠仪式上作了纪念演讲。我疾声呼唤:王彦超忠君孝道之文化,在浙中之地已沉睡千年,如今终于出山!此时喔!东方的太阳冉冉升起,它如同一团烈火映红了人群,映红了陵园,映红了山峦,映红了天界,人们渐渐预感到先辈的光芒将照耀浙江大地!闪光于大江南北。

  可是,好景不长,陵园因某事之故,风云突变。癸巳年三月,铲除陵墓之令不翼而来,陵园建设发起者王任先生十分火急要我协调疏通,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难道乌伤13之市容不下宰相一墓之地?难道花枝山的土地就如此福浅?我不禁试问:谁家没有前辈?谁族没有列宗?中华有炎黄,华夏有祖根。这些根在几千年的风雨岁月中艰难延续,在近百代的曲折中艰辛长成,由此成就了生生不息的中华之人。人们且不知?一个没有宗族和宗族文化的民族,是不会得到世界的尊重,也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何况,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传承好它是对祖先的认知,对民族的认同,对国度的皈依,有利于中国文化百花园的繁荣灿烂,也有利于社会的安稳。于是,我以前川村之名写了一封信,指出:眼下各地皆在竭力地争夺历史文化资源,文成与青田为争刘伯温之墓,付诸官司数十载;诸暨和萧山为夺西施故里,史上几经不和。当下,宰相陵墓落于前川,此乃义乌大地之幸、义乌民众之福、义乌城市之彩,哪还舍得平坟?为此,我心中逐浪腾翻:假如王彦超不为迁居而早早离开京城,也许他身价会更重,名声会更响;假如王彦超不千里迢迢来到江南,他就不会受如此迁移之苦,歧蹑之怨;假如王彦超不历尽艰辛来到浙江,义乌就不会诞生宋代的宰相、状元;假如王彦超不携家带女来到乌伤,婺州至今仍无企及宰相之位者,金华的历史就不会如此绚丽精彩。平坟之事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有幸的是,勇于在小商品经济大潮中搏击的义乌政府敢于担当,眼光长远,实事求是,和谐妥善地处理了此事。陵园得以保护,祖灵得以安宁,人们奔走相庆。我也由此长嘘一口气!今天,人们终于能公开举行王彦超诞辰的纪念。

  四

  梦幻有清吟,梦吟道出真与情。

  一个春暖花开之日,我与国胜、小祥、王平又一次轻轻地踏上了佛堂这片热土,虔诚地谒拜了王氏家庙和王珑泽状元纪念馆。当我们走进这两个庙堂时,一种难以言表的隐痛又一次击撞我的心扉:祠堂位在前川,面积虽大,但十分简陋,后进破旧尚且封存,阴沉沉的,无人顾眷……而南宋第一百一十八名(亦是义乌唯一的一位)状元,王珑泽纪念馆也馆舍寒酸,规模微小,品位不高,实不符名,既没有记载状元的故事,也没有孝道文化的传承。更让我遗憾的是,建于清代前的塔山王彦超将军殿被奇异而拆,夷为平地,不知它何时重建!观于此,我心中弥漫着无尽的愤懑!我驻足堂馆,仰望天空,击拍山川,叩询大地:凤林王氏移居江南后,至今繁衍已近四十万之众,诞生过宰相将军级的人物和状元近十位,王淮、王本、王珑泽等名人如历史丰碑巍然屹立在历代史册和广大百姓的心中,尚书知府名贤已不可列数,王槐、王介、王象之、王万、王柏、王埜、王祎也名声非凡,进士之辈更是彬彬济济,达到六百多人,还有如今的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和各级官员等,他们立身立命,名声在外,腾达四方,耀祖光宗,而凤林王氏故里的祠堂、将军殿、状元馆却境况衰败,生气不再。我常常思索:王彦超、王淮、王珑泽等历史名人是一族人的专利吗?他们的精神不值得弘扬吗?乌伤之地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地名与建筑可谓不少,而相比宗泽,彦超公一品中书令岂会逊色;相比宾王,王淮乃堂堂名宰相更胜一筹;相比震亨,王珑泽乃一代状元名声更响;相比福春,王袆为国捐躯乃一代名忠臣。而他们谢世后,在浙江大地身迹无影无踪,名气销声匿迹,他们何以遭遇多噩多舛?有道是:超14泽15同是乌伤人,之江声名两不同;苍天哪会无眼识?天下口应颂三公16。他们应是义乌的骄傲,浙江的荣耀,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人都有义务护佑他们、弘扬他们、光大他们,让他们的思想再放光彩。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数月来,我细细地研究了凤林王氏群贤的思想与功绩,他们图强奋发的心志,云卷云舒的胸襟,为国慈民的情腔让我深深地折服。我敬佩:王彦超处事不惊,临危淡定,智勇兼备,腹藏甲兵,通达仁义,忠心为国,内涵深厚,借世隐形的儒家学说运用得如此娴熟精到;王淮居高位而不自傲,忧社稷而举贤才,行稳健而善调和,不私党而刚不阿的奉公胸怀蕴育得如此丰裕盈满;王埜英心寄,壮志存,天下事,忍如此,千古恨,报无门的悲愤之情燃烧得如此呼呼灼热;王珑泽悬梁刺股的苦读,宠辱不惊的处世,体恤民瘼的情愫,与时同进的心态调理得如此从容不迫;婺州城头“四世一品”本登德淮17名声显赫;老骥王槐倚山筑塘田赖以饶奉为“塘神”;“忠文”王袆文章节义如颜鲁公威名长存;理学代表著书繁富“婺四先生18”首称王柏;名宿廷扬创举新学保路制宪钱江留声;凤林王氏群星璀璨千载风流名传四方令后世久久敬仰。这些精神似江河奔腾不息,如青山永古常青。

  一位位先人的成功,是由多少岁月的丝丝提纯;一代代族人的奋斗,反映了华夏之国的千年命运;一族族姓氏的盛延,折射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记载和丰富了神州国学宝库的内核与精华。细水汇流入大海,美名应归功德人;古人尚且有此慧,我辈岂能无怀情;我在前川有个梦,梦吟前川圣贤人。

  抚今追昔,我感慨万千。如今,凤林王氏先祖王彦超的陵园之梦虽已完圆,我祝愿先祖陵园更加底蕴深厚,神圣庄严;我祝愿前川宗祠早日完善修葺,无愧先贤;我祝愿状元之馆更有状元之气,气贯河山;我祝愿将军大殿重新矗立石壁,豪气冲天;我祝愿我的故乡蒲塘再接再厉,雄风再现;我祝愿天下各姓族人前程锦绣,一往无前;我祝愿义乌小商品城转型升级,辉煌灿烂;我祝愿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更加坚实康庄,百年梦圆!

  2015年5月5日于杭州

  作者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①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第八千九百十一页。

  ②王中令:指王彦超在宋初兼中书令(宰相),后又重任凤翔节度使。

  ③斫(酌zhuo),砍。赪(称,cheng),赤,空尽。言将南山之木砍光。

  ④写真,指王彦超的画像。

  ⑤棱,指威严。

  ⑥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第八千九百十一页。

  ⑦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第八千九百十二页。

  ⑧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第八千九百十二页。

  ⑨同⑧。

  ⑩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11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第八千九百十二页。

  12引自元朝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第八千九百十二页。

  13乌伤:即指义乌。

  14超:指北宋开国大将军、中书令(宰相)王彦超

  15泽:指南宋大将军宗泽

  16三公:指王彦超、王淮、王珑泽

  17本登德淮:指曾祖父王本、祖父王登、父亲王师德、儿子王淮四位皆为宋代一品大官。

  18婺四先生:指金华理学代表人物为首的王柏及何基、金履祥、许谦四人,并称为“金华四先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前川梦吟 2015-06-19 浙江日报2015-06-1900007;浙江日报2015-06-1900006 2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