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浙海院定位培养本土化海洋经济人才

大学生多种选择闯未来

  见习记者 郑元丹 通讯员 陈位权

  本报讯 最近,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A11船舶2班的学生李伟平有些烦恼,他被两家单位同时看中,舟山的一家船务公司和上海的一家船舶设计所,他犹豫着该选哪份工作。

  像李伟平同时面对几份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在浙江海洋学院船舶类、石油储运类相关专业十分常见。

  记者了解到,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今年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类毕业生86人,目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95%,去年该类专业的42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

  “我们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每年有20多人选择留在舟山船企工作,这些学生早在去年10月、11月就被企业预订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负责人说。同样,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今年有194名毕业生,目前初次就业率达98%。

  舟山自2011年获批新区以来,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等产业发展迅速,对海洋船舶类等专业人才需求陡然增加。近年来,新区人才储备中心也加大了人才招聘力度,多次招贤纳才,今年初再次贴出“招贤榜”,招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等31名高层次人才,并给出了不错的薪酬待遇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为国家输送海洋经济人才,浙江海洋学院早已提前谋划布局,本着培养应用型、本土化人才的定位,让从浙海院走出去的学生有资本可挑选自己的工作。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现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逐年增强。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还设有海洋工程及海洋能源研究所、海洋机电装备技术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学院与乌克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办学,去年新开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中俄合作)专业,这也是我省高校首个涉海工科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就可当熟练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扬帆、欧华、增洲等9家舟山船企和4家外地船企形成了长久合作关系;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目前有省级、校级和院级实践基地16个,并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库,与100余家石化及天然气企业保持合作联系。

  学校教学有方,学生就业当然有底气。在毕业前夕,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油气储运专业的王范峰和安全工程专业的娄玲娜,分别接到了3家单位的面试通知,另有两家单位也同时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娄玲娜选择了丽水的一家企业,年薪6万元左右。浙海院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竺柏康说:“我们学院的毕业生普遍都有多种就业选择,近4年来已有10多名毕业生在舟山当地企业担任业务骨干。”

  从浙海院走出去的学生,职业生涯普遍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是两个二级学院负责人的共同感受。

  记者了解到,在扬帆船舶设计研究院,仅船体和舾装专业的员工,浙海院毕业生就分别占了80%、60%以上。今年该研究院招收了20多名船舶修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50%以上来自浙江海洋学院。“毕业两年月薪5000元左右,7年月薪8000元左右,这在浙海院毕业生中比比皆是。”从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修造专业毕业、扬帆船舶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夏小浩说,“我们单位有个浙海院毕业生,工作4年月薪已超8000元。”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大学生多种选择闯未来 2015-06-18 3920568 2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