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政治纵深

好钢是这样炼成的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服务型党建

  好钢是这样炼成的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服务型党建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史海根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选准配强村级党支部班子。浙江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联系浙江实际、积极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并涌现了百姓喜爱的好支书杭兰英、劳光荣等,还有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好典型、好做法。

  走在我省各地农村,一座座新颖别致的小洋楼被绿树环绕,一条条洁净的水泥路连着千家万户,一片片优质果林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个个蔬菜花卉基地四季飘香,一处处观光农业旅游区令人神往……当地干部百姓说,这是农村基层党建结出的丰硕果实。

  多年来,我省各地党组织找准切入点、撬动点,一个一个解决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那一面面在田野上高高飘扬的鲜艳党旗,向人们展示着我省农村党员的风采,讲述着基层组织的动人故事。

走村不漏户,

户户见干部

  【长镜头】

  星期三,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但对于建德寿昌镇的干部来说,是雷打不动的走访日。

  寿昌全镇干部编成27个走访组,对应27个村(社区),乡镇班子成员联片,每人都有走访任务,人均要走近200户。干部人手一本《走访登记本》,一户一登记,走访情况定时汇报,全年走完镇里每户人家。

  寿昌镇的居民说,生活中常见的,不仅是那张写有联村干部姓名和电话的“连心卡”,更是不间断的嘘寒问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过去两年中,全镇累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1000多条,解决859条,落实困难群众帮扶资金120余万元。寿昌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肯定。如今,该做法在全省推广。

  【画外音】

  浙江全面实行省市县乡书记任期内“四个走遍”,即省委书记走遍所有县(市、区),市委书记走遍全市各乡镇(街道),县委书记走遍各行政村,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走遍所有自然村和困难户,带动各级干部眼睛向下,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在乡镇层面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乡镇干部每年把辖区内所有农户走访一遍,增进了党群干群感情,锻炼了干部队伍,夯实了基层基础。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乡镇干部走访农户1005.65万户,走访面100%。

书记抓党建,责任扛肩头

  【长镜头】

  日前,余姚市阳明街道胜山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开展“植树护绿、美化家园”活动,有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干得特别起劲,一边抹汗挥镐,一边和其他党员相互鼓励。他是在联系点参加组织活动的余姚市委负责人。

  从提议组建网格党支部、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到认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参加志愿夜巡……社区老党员傅泉章深有感触地说:“市委和组织部领导为搞好我们社区的党建工作,出了很多好点子,每次作为普通党员参加基层组织活动也特别认真,社区党建越来越扎实啦。”

  【画外音】

  省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每次会议安排10位县(市、区)委书记上台打擂、比拼实绩,介绍各自抓基层打基础的经验体会,省委书记亲自点评。连续6年全面开展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督促县(市、区)委书记对照基层党建责任清单,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要求县(市、区)党委切实把农村基层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直接抓在手上,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

千名好支书,百姓来点赞

  【长镜头】

  杭兰英,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任职29年来,这位今年66岁的女支书带领村民,把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庄管理无序的落后村,建成了享有“创业乐园、生态花园、文化公园、人和家园”美誉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现村子“零上访”、“零违建”、“零刑事案发率”。

  她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付出。在她心里,什么事都比不上村里的事大,什么事都比不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更实在,因此受到百姓爱戴。2014年8月,省委授予杭兰英“百姓喜爱的好支书”荣誉称号,她还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画外音】

  去年以来,省委集中推选宣传1000名杭兰英式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涌现一个百姓喜爱的好支书群体,形成大抓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鲜明导向。按照“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务管理有规矩,服务群众有感情,带领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五有”好支书标准,采取有力措施,广开渠道选好人,充分信任用好人,从严要求管好人,把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支百姓喜爱的好支书队伍。

组织生活日,丰富又精彩

  【长镜头】

  平湖市林埭镇华丰村村民惊喜地发现,村里原本漂浮垃圾的几条河,已面貌一新。原来,该村第一党员先锋站组织生活会一结束,党员陆瑞英、王田兴等人就针对梳理出的整改清单,带头对河道进行清理。

  “入党时表现积极,现在年龄大了,变得懒散了,参加组织活动还要村干部来叫”;“社区走访,我有时会偷懒,远的社区去得少”……日前,平湖市1466个基层党组织陆续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性体检、民主评议,每名基层党员围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查找自身问题,积极整改。

  【画外音】

  我省各地普遍建立基层党组织生活日制度,每月确定固定日期为基层党组织活动日,使开展党组织活动成为硬规矩。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的次数、党员参与率等情况作为各级督查、党委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每季开展一次先锋指数考评,定期对党员进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特别是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志愿服务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定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

权力阳光下,运行更规范

  【长镜头】

  在600多口人的宁海县缆头村,全村收入主要靠海水养殖和种白枇杷,经济较富裕。过去,村里工程招投标、宅基地批建、低保户确定等事项,基本由几个村干部一碰头就定了。去年3月,宁海县把涉及村级权力的条文进行整理,浓缩成了简单易懂的36条“权力清单”。

  这份清单,固化了村里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进,明确了17项便民服务权力事项。工程要招投标、批建宅基地要经过哪些程序,全都一一明确。

  前段日子,村里开展标准海塘改造,工程款达80多万元。按照36条规定走完招投标程序后,中标的单位,村干部都不认识。村干部说,要在以前,电话早就被搞承包的亲戚朋友打爆了。据宁海县纪委统计,自36条“权力清单”施行以来,全县反映村干部有违廉洁自律问题的初信初访量同比下降八成。

  【画外音】

  针对部分农村决策随意性大、资金资产监管薄弱等问题,我省积极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体系建设,明确村干部的权力边界,制作运行流程,全面实施阳光村务工程,将农村小微权力“关进笼子”,实现村级事权的条目化、程序化、透明化、规范化、长效化,村干部规范用权的意识明显提高,为民办事的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和谐。

从严定标准,换届禁贿选

  【长镜头】

  在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三郎桥村,村民林某在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为寻求支持,“慷慨”地向村民发放中华烟。他先是一包一包发烟,当发现香烟只剩下3包后,就一支一支地发,最后一条香烟基本分完。其间,他甚至向选举工作人员发放中华烟,但遭到拒绝。结果,林某被取消自荐人资格。

  以往在一些村的选举过程中,候选人给村民发点色拉油、发包香烟,发的人理直气壮,收的人心安理得。然而,这种行为在我省的村级组织换届中行不通了,哪怕是一支一支地发香烟,也要被认定为“贿选”。

  【画外音】

  村级组织换届中的贿选,一直被社会各界诟病。为了拉票,一些候选人往往打法律擦边球,变着花样跟选民“拉近感情”。我省明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资格条件,选准选好农村带头人,出台了《浙江省防止和查处村级组织换届贿选行为暂行办法》,明确界定贿选的9种具体情形,提出认定贿选的4个方面标准,从严打击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加强候选人(自荐人)资格审查,全省共有7093人被劝退,有2258人经资格审查被取消候选人(自荐人)资格,有162人被宣布当选无效;全省查处贿选案件210件,处理351人。新一届村级组织班子实现“五种情况人员”零当选,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22 好钢是这样炼成的 2015-06-04 浙江日报2015-06-0400009;浙江日报2015-06-0400011;浙江日报2015-06-0400013;3901500;浙江日报2015-06-0400018;浙江日报2015-06-0400022;浙江日报2015-06-0400012;浙江日报2015-06-0400015;浙江日报2015-06-0400017;浙江日报2015-06-0400024 2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