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保姆成“鸡肋”?
王庆丽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若是父母远在外地或是已然年迈,雇佣一位保姆帮忙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近段时间以来,屡屡被曝光的保姆虐童事件,使雇主与保姆间的信任危机逐步加深。
“不请保姆,孩子没人管。可请了人,却不放心把孩子完全交给对方,还要再请一到两位家人从旁监督。”一位家长如此吐槽个人对于保姆的“鸡肋”心态。
保姆,属于家政行业中的一项工种,按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照顾婴幼儿、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等不同类型。其中,婴幼儿由于缺乏自主行动能力、表达能力,需要保姆具备更多的耐心、责任感与专业技能。
然而,就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地的保姆行业普遍缺乏必要的准入门槛。多数家政市场中,应聘者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并具有一定的婚育经验,便可以轻易成为保姆,承担起照料孩子的重要使命,但是其身体条件及精神状况如何、是否具有照料婴幼儿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过往从业经历是否称职等基本信息均不得而知。雇主往往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姑且一用,频繁更换保姆更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5月以来,杭州朝晖家政市场开始施行“家政员(保姆)进入市场职介流程”,规定应聘人必须首先经过乙肝三系、肝功能、胸片和焦虑抑郁量表等体检筛查,并参加市场组织的规范礼仪和职业道德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规定一出,支持与反对的声音皆有。反对方认为,钱都没赚到,反而要先拿出钱来做体检,还要耽误体检、等报告及培训的时间,很不划算,不如转投其他门槛低的家政市场去碰碰运气。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由于个别素质低下的保姆而导致雇主和社会舆论对整个保姆行业产生“差评”,这对于全体从业人员来说实际上是件有失公允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呼吁各地家政市场尽早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保姆行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也期待每位从业者能够遵守基本的从业要求,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
实际上,雇主与保姆之间不单是买卖服务的雇佣关系,更有可能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亲如一家。在成都,一位名叫谢志群的女保姆,由于10年来尽心为雇主照料老人、操持家务,不久前在对方的支持下开起了一家拥有20多名员工的家政公司,开始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家政服务。从这般洋溢正能量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优秀的保姆不仅可服务他人,也将为自身争取到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