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麦芽塌饼

  外公老家在嘉善西塘乡下,那里有一种土特产:麦芽塌饼。是江苏吴江到浙江嘉兴一带传统的苏式茶点,用米粉和麦芽粉充分掺和均匀,揉和在一起的还有一种鼠耳草,民间叫法为“草头”。是江南春天田地里特有的。馅,一般都是豆沙,有赤豆沙和黄豆沙两种。农村家中纯手工制作。一个个青里透着蓝的麦芽塌饼蒸熟后,还要待饼凉了,再在锅子上油煎,一直到两面都是金黄色的。每一个足足有半两重。咬上一口,使你马上就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春天的信息,大地的慷慨。

  我母亲最喜爱吃这麦芽塌饼。据大人讲,母亲在怀我的时候,正好是困难时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解馋,而乡下农村则刚好有这些。外公就从老家带来了。大人说我这个人在娘肚子里就已经接了地气,所以长得特别得快,特别好。真像麦子,饱满。在过去商品短缺的年代,一切都要凭票供应,没有什么好东西吃,而这东西自然成了我们小孩子眼里最高档的。因为是自产,而且时间又很短,只有春天才有。“草头”只有在每年的三月到五月才有,过了这个季节就吃不到了。我们就抢着吃,争着吃,想一下子都吃个饱,把一年的东西都吃下去。

  每年春暖花开时,外公的妹妹——我们都叫她阿婆,要从西塘农村来看望我们。我算计着轮船到达平湖的时间,就一个人飞快地跑向轮船码头去接阿婆。我要第一时间抢到那些麦芽塌饼。在码头上,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这难熬的一个多小时就像一年,春夏秋冬变换着季节,新的“草头”又长出来啦。我还是忍着,没有乱动乱跑,轻易地离开。有时候,轮船会很慢,算不准时间,要看潮水的大小。船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缓缓地靠岸了。我远远就看到了阿婆,她夹在人群中间走在最后面,手里拿着大包小包。当然,我第一眼就看见了。我跑了过去,叫了她一声,拎起一篮子的麦芽塌饼又像射箭一样飞回了家。阿婆在后面叫我,好像还有事,也许要我帮她拿其他东西,而我却不去理睬她,只顾自己。其他的没有任何兴趣。回到家,刚放下篮子就马上抓起一个往嘴里拼命地塞。母亲在旁边连忙说,慢一点,慢一点。问我阿婆呢?我指了指门外。“要噎住的,喝一口水,慢慢地吃”,外公对我说。外公就走了出去,他要去接阿婆,他知道我这个人。

  许多时候,我更想去西塘乡下玩耍,我认为那是个神奇的地方,要去寻找那些生长在田野里的“草头”。它像一棵仙草,在我的心中早已经种下,长成。我不知道它长成什么样子,从来都没有见过,只是听大人们说起过,但肯定能温暖我的心,一颗童年的心。究竟是麦芽塌饼的香味,还是广阔农村把我吸引去了,我已经说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要到乡下田野去撒野,奔跑,寻找一种可以做麦芽塌饼的“草头”,而我却叫不出它的真名字,还从来都没有见过。我看见的都是差不多,绿油油的田野,到处都是生机,希望。我只能在田野上四处乱跑。我心中的“草头”一定也在这片大地上,因为我看到的大地就是一块最大的麦芽塌饼,正馈赠给我。

  (作者为省作协会员)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麦芽塌饼 2015-05-15 3871235 2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