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看长兴水口乡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民宿养出“绿富美”

  通讯员 丁珊 记者 刘乐平

  王煜圭,长兴水口乡顾渚村的民宿老板,刚忙完五一小长假,他却一点也没得闲。多年经营形成的稳定客源,即便在非节假日,家中也客人不断。坐在家里赚钱——此情此景,十多年前的王煜圭不曾想过:那时他是乡里水厂的一名桶装水搬运工。

  这样的幸福场景,在太湖南岸的水口乡比比皆是。乡村旅游集中体现的顾渚村,拥有300多家民宿,直接融入乡村旅游产业的村民达到1800人,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其中户均营业额约70万元。

  走进水口,以民宿经济为依托的旅游业态正在蓬勃发展,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少,以热情姿态主动地参与到市场中去,因位置偏远远离市场浪潮的山村,第一次深度融入到市场经济。水口,正以原生态的山乡美景不断培育着生态经济的“绿富美”。

  一家一户一民宿

  69岁的王煜圭是水口发展民宿的领头人之一。十多年前,他从当地的自来水厂辞工后,把家里堆放杂物的阁楼、柴房整理出来接待游客。布置房间,迎接游客,配菜烹饪,他既当服务员又当老板。

  一家一户一民宿,如今,这种模式成为水口乡常见的旅游形态。今年,借着水口茶文化景区建设的东风,王煜圭重新购置宅基地进行民宿改造。这幢民宿由大学建筑专业毕业的儿子设计,风格独特,装修时尚,虽然位置偏僻,但还是经常游客满座。老王说,一批客人60人,可净赚四五千元。

  民宿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一大批像王煜圭这样的农民迅速转型为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自家的房子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资产,家门口的竹林、溪流、原本不值钱的野菜等生态资源,转变为可以贩卖的“商品”,颜板桥民宿老板汪卫成也是其中的获益者。

  在顾渚村,汪卫成坐拥80亩熟地笋,10亩紫笋茶,农忙时节,他还雇了三个小工。挖来的春笋不愁卖,直接堆在门口,或者经过初步加工,去壳晒成笋干,来往的客人一拎就走,“村上的游客就有二三万,这都是需求,哪里需要出门找销路。”

  民宿经济像一个农民增收的发动机,不仅让农民取得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还直接丰富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消费链,农民们将原本卖不动,无法增值的土特产统一打包,第一次成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市场主体。

  在顾渚村村头的旅游商品市场,游客们像当地人一样赶集。一位倪姓村民经营着一家土货店,笋干、葫芦籽、咸肉应有尽有。去年,他们家的土货收入达15万元,“离家近,又能赚钱,这比在厂里打工好多了。”

  水口旅游景区办公室主任张宇华介绍:“目前旅游商品市场可以容纳100个摊位,48个店面,另一个打通旅游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综合商场将要启动建设,全乡土特产种养、收购、加工、销售,通过顾渚核心区的带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解决劳动力就业近千人。”

  转身产品经理人

  如果说十多年前,“王煜圭们”改造旧房发展农家乐只是小打小闹,那么经过多年的实践,水口的农民已经成长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主体。民宿经济的持续发展还使得服务业和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生态优势正在最大化、最彻底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农民跨入市场后,迸发出较高程度的组织性,我们在水口乡发现,从接送游客,到入住吃饭,打包周边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日趋成熟。

  水口乡通往顾渚村的公路旁,一间不起眼的小出租房是当地车队能人谢美琴的办公室。50岁的农村妇女谢美琴原本是城乡公交车的售票员,村里旅游经济发展起来后,嗅到商机的她下海组建一支车队,手下的15辆大巴车往返上海、江苏和长兴,为水口乡带来源源不断的客人。

  “上海客人如果满10人,车子可以去小区接;如果是散客,可以在人民广场、虹许路口等地定点上车,来回车费95块钱。”现在,谢美琴车队直接承担着200多家民宿的游客接送业务。

  游客接来后,住一两天还行,但是怎么更久地留住“过夜客”?光靠水口有限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粘性”有限,建设新景点又费时费力。近年来,水口农家乐整合水口游客和周边的旅游景点资源,并以浙北水口乡为中心,与安徽太极洞、江苏张公洞等26个景区签订协议,形成“玩在周边,吃住在长兴”的新模式。

  长兴县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水口乡村旅游共向县内外景区输送游客共23万人次,其中热门景点太极洞、张公洞约8万人次,水口乡俨然成为浙北游客集散中心之一。

  这样的模式下,民宿的老板也早已剥离民宿从业者这样单一的角色,他已经蜕变为集食宿、土特产、周边游为一身的“产品经理人”,为游客打包服务。

  在颜板桥民宿,一张表格上详细地陈列着旅游的景点标价,这些景点的价格均受到农家乐协会的监督。“游客看完村里的景点,会主动问起附近的旅游资源。”汪卫成说,这时,他可以向他们推荐长兴周边有名的景区。

  长兴还对民宿从业者每年进行烹饪、茶道、服务礼仪、插花、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前往台湾、厦门等民宿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方参观、学习。

  提档升级进行时

  水口人对跑量式经营农家乐已不再满足。转型,这两年已经成为水口乡民宿小老板们的“关键词”。芭提雅农庄的老板娘孙希芸便是其中的一个,她跑遍台湾、厦门等地的民宿,打算将个性化的格调搬到水口来。

  孙希芸转型的想法,与当地政府民宿转型升级的思路不谋而合。2014年,长兴正式启动农家乐优美庭院和优美民宿改造提升工程。政府选择一批发展成熟的农家乐为试点,邀请沪杭的专业设计机构设计,达到要求的改造户可享受装修、设计费用10%的补贴,孙希芸当即便掏出200万元启动改造。

  一年过去,芭提雅农庄已经焕然一新,五幢东南亚风格的小木屋错落有致,11间新改造出来的客房已装修完毕。“我们整个农庄都有wifi信号覆盖,所有的房间都有名牌浴缸、智能马桶。”孙希芸介绍,现在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很多,一住就好几天,生意比改造前更好。

  一批中档民宿的示范引领,令观望者按捺不住。今年4月,当水口乡启动新一轮改造提升工程后,一下子就吸引70个民宿老板报名。“馨怡苑”老板庄海丰与同区域的6户人家达成协议,与上海乡思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房间、房屋外立面设计以及后期的营销、推广交由上海公司全权负责。

  “打包区块进行统一提升,更易于形成集聚效应、示范效应。”水口乡分管旅游的副乡长李全说,“低端聚人气,中档赢利润,高档做品牌,农民抗风险能力弱,资本注入将对民宿差异化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一家一户的民宿进行提档升级是长兴差异化发展民宿经济的第一步,引进工商资本打造高端品牌,促进民宿与景区的自然相连,长兴已经布好了这盘棋。

  上个月,总投资2亿元的花间堂精品度假酒店项目在水口顾渚村正式开工,酒店将以水口当地的禅茶文化为主题,致力于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交流、修身养性为一体的唯美人文客栈。

  与此同时,一个可以展示太湖农耕文化的农耕园、展示当地禅茶文化的紫笋风情街也正在破土动工,农村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农舍实物,当地千年流传的禅茶情怀,民宿的发展正在与当地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无限空间。

  (本版照片由谭云俸 丁珊 提供)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民宿养出“绿富美” 2015-05-14 3879887 2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