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官化
需破官念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这一意见符合时代发展所趋,应属众望所归,但很多网友却表达了担忧。
毕竟,5年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 “学校去行政化”,但至今这个现象依旧。而率先探索“去行政化”的南方科技大学,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拔两位副校长时,任职资格条件却是:现任国内高等院校正处级以上职务的教育管理干部,或现任深圳市正局级职务或副局级职务两年以上干部。
学校、医院等与行政机关不同,应该遵循办学、办医规律,像一所学校、医院,而不是像一个行政机构。然而,别说学校、医院,就是应当按市场化运作的很多国有企业,迄今仍是半行政化、半市场化的格局。
究其根源,还是一种“官念”的问题。摘“官帽”容易,但破官念难,因为一个“官”字,涉及太多人的既得利益:一旦去行政化,不仅这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没了行政级别,而且相关的上级部门也很难继续随意发号施令、安排干部。这种与行政级别形影相随的 “官本位”思想不破解、既得利益不去除,改革自然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容易。取消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同样需要抛掉“官本位”的思想,拿出动真格的姿态,从一个个具体环节做起,一步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