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犹不及
江晨
最近,手机微信上一个名为“微信运动”的公众号,掀起了走路运动热,不少上班族纷纷发朋友圈,展示当天的步行纪录,有的甚至为冲榜首而暗自较劲。随着马拉松运动、周末毅行的兴起,全民健身的热潮袭来。
大家越来越注重运动,这是好事,但最近几则新闻却敲响警钟——其一,宁波一位26岁的小伙陈先生,平时不运动,爬山3小时后,膝盖半月板开裂;其二,杭州在一天之内,接连发生两起运动猝死事件;此外,在江苏南京,一名为减肥而剧烈运动的在校女大学生,在骑动感单车时心脏骤停。
生命在于运动,但不适当的运动,亦会危及生命健康。笔者以为,运动可以,但过犹不及。普通人的运动不能等同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健身锻炼贵在适量、适度,切莫盲目追求“速度与激情”,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运动计划,忌讳相互攀比。
在中医师的圈子里,流行这么一副对联——上联:生命在于运动,下联:长寿在于不动,横批:动静互含。“超体能运动”对于不太爱运动、刚开始运动的人来说,不仅可能达不到健身目的,还会产生伤害身体的反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运动适量的判断标准是“形劳而不倦”。还有医生给出具体判断标准是:运动后,你的每分钟心跳次数≤170-年龄,即说明运动量合适。或运动后你唱几句,还能不能连成句子?如果不能,可能运动量有些过头。
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关系上明确指出不运动的危害。适量的运动确实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衷心希望每个运动“发烧友”都能找到强度适宜、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运动方案,将运动给身心带来的健康愉悦最大化,把伤痛危害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