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新闻时评

倡导新时代战略稳定观

  胡豫闽

  在中美智库最近关于国际安全与战略问题的对话中,如何维护全球与地区战略稳定成为重要话题。然而,对话也反映出两种战略稳定观,一种是从维护普遍安全出发,防止冲突与对抗破坏各国得以和平发展的国际安全环境;一种是从维护超级大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出发,遏制任何动摇或者可能动摇这一地位的挑战。

  “战略稳定”作为国际法律文书术语,初见于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为缓和欧洲紧张局势、降低两大军事集团对抗水平提供了指导理念。实际上,在美苏军备竞赛高峰的上世纪70年代,这一理念即对双方军控进程产生了指导作用,促成了以“相互确保摧毁”为基础的一系列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包括称作“战略稳定基石”的1972年美苏《反导条约》。苏联解体后,一超独大局面形成。2001年12月,布什政府为发展攻防兼备的战略武器体系,不顾国际舆论反对,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反映出强化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战略意图。

  然而,国际格局的发展并未就此停滞。亚太多国经济实力强劲增长、欧洲持续一体化进程、金砖国家深入合作等势头推动了当今世界趋于多极化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需要倡导的是维护普遍安全、利于各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稳定观。

  “战略稳定是一个系统、多维、跨学科的课题”。维护战略稳定涉及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军力对比、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方面。适应新时代和平发展的主题,首先需要放弃突出军事威慑、强化军事联盟、争夺军备优势、实施“扩展威慑”等冷战思维,强调和平共处、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睦邻友好的以合作促安全的理念,特别是在危机处理上应以对话取代对抗,促使国际局势朝可预测、可控制,向积极、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中国发挥着建设性的稳定作用。其重要原因,是中国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倡导以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为特征的战略稳定观,不参与军备竞赛、不鼓励军事对抗、不加入军事联盟。

  中国倡导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给世界带来了新启示。大国间的互信与互动是影响国际与地区战略稳定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对于具有现实或者潜在战略竞争关系的国家而言,一方面需要及时消释可能导致彼此冲突的诱因,一方面需要保持可靠的自卫反击能力。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作用,积极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促进和平解决争端,则是维持国际与地区战略稳定的必要途径。 (据《人民日报》)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8 倡导新时代战略稳定观 2015-05-05 3869611 2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