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 奉献最美
——我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掠影
本报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王海霞
4月28日上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劳模欢聚,精英荟萃,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这里举行。
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共有124名浙江人的身影。尽管他们奋战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的肩头都承载着行进中的中国梦,践行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俯首躬耕在基层
在桐庐县万里长运有限公司工作的赵永红,开长途车10年,行驶120余万公里,行驶里程可绕地球30圈,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对待乘客热心,帮助乘客诚心,照顾乘客细心,服务乘客真心。这“四心”是赵永红总结的服务“秘笈”。如今,已走上管理岗位的他,依旧经常出现在最熟悉的停车场,送走每天最早的班车,迎回每天的最末一班。
同样在车厢中工作的陈美芳,已在上海铁路局杭州客运段K209/210次列车上扎根了18年。8年前,她以优异成绩成功竞聘列车长,成为当时甬广线列车上最年轻的女列车长。
陈美芳充满爱心。她主动捐献各项荣誉奖金成立“爱心基金”,用于购买“爱心毯”、“关爱枕”等服务用品,为困难旅客买盒饭、垫车费……2010年初,甬广车队以陈美芳名字命名成立“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将她独创的“四水服务法”、“十二个一点”工作法在全队推广。
翻开我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共有一线企业职工67人,占总数的54%。
励志创新无止境
青田石雕甲天下。如今,全县石雕艺人每年创收已达1亿元以上。这源于张爱光主导的工艺创新——“非雕”技法。
镂空,是青田石雕的独门绝技,但费时费神费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张爱光大胆提出“非雕”技法,即经艺术构思,把大块的优质原石作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需要进行局部浅雕,以收到“非雕胜有雕”的艺术效果。其他石雕艺人纷纷效仿,为青田石雕成功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路。
新时代的劳模,是社会发展中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者。
身为浙江民心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的程辉武,是绿色竹炭事业中的革新者。他带领技术人员埋头钻研,已成功开发竹炭、竹纤维等十大系列产品,共500多个品种,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客户好评率达99%以上。
周曙光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教授级高工。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用于甲基氯硅烷单体合成新工艺”,并引领公司进入有机硅行业,形成了独具技术优势的“氯元素”循环经济模式。
据统计,我省2015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共有96人,其中硕士16人,博士5人,工程院院士1人,占77.4%,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技能等级的占80.6%。
执着奉献不言悔
叶兰花不是生意人,但她的电话却总占线。自从5年前,用自己的手机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她所有的闲暇时光都被居民的大小琐事占满。在衢州市民的眼里,柯城区兰花热线工作室主任叶兰花就等于“老娘舅”。
翻开案头厚厚的调解台账,叶兰花说:“这里的每一件事,都靠真诚沟通解决,我愿永远为居民服务下去。”
124名劳模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中小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热线工作室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日复一日地奉献着光和热。
忙碌在嘉善魏塘街道新居民事务所的阳丽平,是外来农民工的“知心大姐”。终日步履匆匆的她,不断地为初来乍到的姐妹们介绍工作、住处,积极协同成立管委会民工基金会,为困难民工解燃眉之急。
杭州天道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美霞,则是工人们的“娘家人”。她竭尽所能,为员工们办起企业图书室和网上阅览室,为困难职工争取企业公益资金。“帮助职工,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心体面地工作和生活。”这是李美霞的工作动力。
如今,杭州转塘镇迴龙村的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免费收到报刊信件,给农民带去便利的“迴龙片联合村邮站”,由迴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郑户南一手打造。为此,他舍弃了每年八九万元的房租,并出钱雇人免费送信和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