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温州

文化春风聚人心

  陈小向

  短短两年时间里,文化礼堂从无到有,花一般开遍温州各地乡村。春风又绿江南岸,笔者近日走访温州各地10余座文化礼堂,总感到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蓬勃精神在乡村抽枝发芽。

  都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决定文明进步。然而在前些年,特别是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物质富裕了,精神还没有及时跟上来,人与人之间比的不是文明素养,而是金钱多寡:宗族与宗族之间不是谦让共处,而是比拼“面子”工程。这导致了更多人对农村的疏离,引发许多进城生活的人感慨:乡愁何在?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环境逐渐趋好,“文化礼堂”建设更让人欣喜地看到:乡村不仅环境好了,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放佛又回到了阡陌往来、笑语相迎的淳朴之中。

  “人与人聚在一起,那只是聚会;心与心聚在一处,那才是团结。”诚如温州市委宣传部长胡剑谨所言,在温州各地农村文化礼堂看到最多的是笑脸,不只是贴在墙上的笑脸,更是每一位迎面而来的善意笑容。在文化礼堂里,可以感受到心与心之间融洽自在。

  文化礼堂哪里来这么大的“魔力”?在文成新林村文化礼堂里,老人们正在给孩子讲述一个个孝道故事;在洞头东港文化礼堂,村里十几个家庭的婆媳手拉着手,在欢声笑语中亲密无间;在永嘉碧莲下村文化礼堂,村民走进图书室,共享知识书香……笔者想起一句古话:“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心与心之间,家与家之间,那些“清官”也断不清,政府之手也不便伸入的地方,文化礼堂凸显出它的价值:这里能让村民打开心墙,和气地交流、共处。

  与文化下乡不同,文化礼堂并不是把村民当成接收者,而是让全村人都成为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乡村能人何其多!这一点在温州体现得特别明显,有了文化礼堂,乡村能人们也就有了大显身手的地方,自编、自导、自演,温州各地文化礼堂精彩纷呈的活动都来自村民的自主组织和管理,正是在这块文化阵地上,村民们团结一致找到了共同的精神目标。

  银杏树下听百家讲坛,畲乡“三月三”看民族风情,雁荡山麓唱“村歌”,瓯江之滨传忠孝……文化礼堂自成一股礼堂文化,不是阳春白雪,而是细雨润物,泽被心田凝聚人心。

  乡村生活正缓缓地改变,两年时间下来,最明显的变化在于赌博酗酒少了,宗族之间和气多了。温州各地文化礼堂中近一半改建自宗祠等场所,村民们不仅没有反对,许多有能力的村民还积极出钱、出物、出力,共同打造本村传统文化中心,也是全村共筑的精神中心。

  因为走进文化礼堂,村民由衷而生一股对乡村的自豪感,感知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仪式感,表现出一种无处不在的文明感,引发城里人找回家园的乡愁感。这一切,都融化在一张张善意的笑脸中。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7 文化春风聚人心 2015-04-29 浙江日报2015-04-2900007 2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