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蒙拐骗花样迭出——
婚介乱象迷人眼
本报记者 张丽
核心提示:
工作忙、圈子窄、交友少,当面临爱情和婚姻窘境时,很多单身男女会急于选择婚介机构。而一些婚介机构正是抓住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耍起坑蒙拐骗的手段。于是,渴望找到另一半的人屡屡中招。婚介市场的种种乱象,无不给人们敲响警钟:选择婚介,还得擦亮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婚恋问题一直是单身男女关心的话题,而在眼下高负荷、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剩男剩女的群体正逐渐扩容。
绍兴人娟子(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但她做梦也没想到,通过婚介机构找到的白马王子——某单位的处级干部,其真实身份居然是一个无业游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骗局,无业游民变处长
娟子今年47岁,两年前告别第一段婚姻,很想再邂逅一段感情,重新组建温馨的家庭。去年9月,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广告,男士张某的条件相当好,于是便致电广告的刊登者——杭州某婚介机构。
对方表示,要想获得男方的联系方式,必须先交入会费。前后缴纳了5800元后,娟子终于与张某见面了。
本来,娟子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眼前52岁的张某,不仅谈吐儒雅风趣,还自称是某水利水电局的处级干部。娟子怦然心动,觉得幸福终于要再次降临。
两人交往了约一个月。同年10月,张某租来一辆现代轿车,带上朋友辛某,到绍兴去找娟子。娟子不知道的是,张某临行前再三叮嘱辛某假扮其下属,在娟子面前称呼他“张处”,辛某点头同意。
3人见面后,辛某张口闭口都是“张处”。张某也迅速入戏,不停指挥辛某做这做那,辛某言听计从。这下,娟子更加对张某仰慕不已。
两天后,张某再次带辛某到绍兴找娟子,说自己正搞投资,由于公务员身份不好操作,且手头资金不够,想向娟子借钱。
此时的娟子,早对张某一往情深,毫不犹豫地拿出1.2万元。又过了几天,张某独自来到娟子家,说向辛某借钱未还,现在辛某妻子上门催讨,想向娟子借钱补缺。娟子当即应允,前后共借给了张某3万元。
然而, 张某并未就此收手,他开始编造新的借口。同年10月19日,张某事先安排辛某在电话里扮演其顶头上司“孙局”,然后再次来到娟子家。“孙局”如期来电,假称临时让张某去北京出差。接电话时,张某故意给娟子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孙局”字样。就这样以出差为由,张某又骗到了1万元,随后离开。
短短一个月内,张某以各种理由向娟子“借”款5.2万元。“为什么他老是找我借钱?”此时的娟子,渐渐对张某的身份产生怀疑,于是报警。
10月29日,张某再次来绍兴时,被民警逮个正着。原来,张某根本不是什么处长,他的老家在建德,是一名无业人员。在张某随身的包里,民警发现了大量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经查都是伪造的。据张某交代,为了能弄到钱,他通过熟人在杭州某婚介机构登记了虚假的征婚信息,专等痴心女子上钩。
近日,张某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和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两个月。
忧虑,鱼龙混杂难辨别
“我被骗财骗色,婚介机构难脱干系!”事后,气愤的娟子向婚介机构讨说法,但对方表示,张某的名字和身份证都是真的,其他信息需要男女双方了解验证,他们只提供一个平台,因此无需负责。
“要核对征婚人的信息,尤其是工作情况,对婚介机构来说确实有困难。”省婚介专业委员会主任罗仙林说,婚介机构会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资产证明等,但这些机构毕竟不是公安机关,如果对方提供了虚假信息,他们也无法核对。
而另一个现实也让婚介机构的诚信颇受质疑。曾在一家婚介机构担任过“红娘”的小薇(化名)说,适当“美化”会员的条件,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企业老总,年收入上百万元,有车有房……”“海归博士,英俊潇洒,年收入数十万元,气质好,有房有车,诚觅意中人……”这般诱人的征婚广告,眼下随处可见。婚介所要吸引会员,主要是靠广告宣传。“其实,这些广告多数是夸大其辞的,目的就是拉更多人入会。”小薇说。
记者从省婚介专业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在杭州注册登记的婚介机构有上百家,其中95%是小型婚介机构,大多采取会员制,入会费从1000元到100万元不等。而这背后,鱼龙混杂实难分辨。
31岁的王小姐在婚介机构花了1.2万元,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王小姐是台州人,在杭州一家外企做外宣,模样可爱,却迟迟找不到意中人,于是求助婚介机构。“红娘”很热情,说只要交6000元入会费,就可以安排相亲,直到满意为止。王小姐爽快地交了钱。
但谈了几个后,她发现对方条件很一般,便向“红娘”抱怨。“红娘”依然热情,说他们的会员分级别,6000元是银牌会员,安排的男士条件一般;交9000元就能成为金牌会员,男士档次也会提高;如果交1.2万元就能成为钻石会员,男士都是成功人士。“我看您的条件很好,干脆升级为钻石会员吧!”“红娘”热情建议。
王小姐被说动了,咬牙又付了6000元入会费。但见了10余位男士,王小姐依然觉得不满意。“红娘”连忙劝说,婚姻大事急不来。王小姐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红娘’有时故意乱点鸳鸯谱,一般人持续一两个月后,就不再抱希望。”小薇向记者透露。
呼吁,监管真空需填补
“婚恋网站处于监管真空。”罗仙林介绍,2002年以前,市场上所有的婚姻介绍所都必须在民政部门备案。但从2002年开始,国家民政部下文取消了婚介机构的审批许可。
现实中,在婚介服务时权益受到侵害后,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投诉,相关部门也很难对婚介机构进行处罚,这主要是因为取证较难。因此,婚介风险无疑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专家建议,作为消费者“娘家”的消保委,应该联合婚庆行业协会,对婚恋网站及其他婚介机构进行调查。定期发布调查报告,在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同时,也对婚恋网站及婚介机构起到警示作用。
一些办案法官认为,婚介机构应该严把会员信息的采集关。婚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真实的会员资料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在采集会员资料时应进行审核,尤其是会员的基本身份、学历证书、就业状态、婚姻状况等。同时,应明确服务合同内容。在订立服务合同时,对涉及婚介服务的形式、数量等核心条款做出明确约定。有的婚介机构工作人员为招揽客户,对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进行容易产生歧义的解释,故意提高客户的期望值,最终导致矛盾纠纷。
“此外,消费者要提高证据保存意识。”办案法官说,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做好已提供服务的记录,如客户的具体要求,婚介服务机构推荐的约会对象,安排约会的时间、地点,接听客户电话记录,双方的反馈信息等。一旦婚介机构与客户之间产生争议,如果有相应的证据,可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婚介机构应配置“身份证阅读器”,并定制客户服务监管系统,以防“骗婚者”入会;征婚者不仅要降低过高期望值,而且在征婚时要留有文字、图片、录音等证据,以防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