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浙江国土

我省建成300余“绿色矿山”

  我省建成300余“绿色矿山”

  记者 蒋敏华

  通讯员 李风 郏恬甜

  发展绿色矿业,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要求,也是建设美丽浙江的题中之义。

  今天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到2014年底,我省矿山总数从原先1万多家减少到1300家,为了推行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从2005年底起,我省拉开了“绿色矿山”建设序幕,目前全省已建成“绿色矿山”311家,矿山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在我们走访青田和湖州两处矿山时,深刻感受到浙江矿业从只注重经济效益到发展绿色矿业,从而成就绿水青山的跨越。

  青田:

  黄垟钼矿重塑生态

  千疮百孔的矿山披上绿色新装,鱼虾死绝的臭水沟恢复往日的清澈,九曲回转的山路之间矗立一座又一座微公园……日前,记者前往青田县石平川矿区采访发现,早些年尘土飞扬、弃碴遍地的景象已不见踪影。

  石平川矿区位于青田县黄垟乡,自古以来就以钼矿闻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钼矿开产曾一度无序。“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在短期经济利益驱动之下,石平川矿区的矿硐最多时竟多达220多个,成为当地秀美山川身上的一个个疮疤。

  从“脏乱差”的典型到生态建设的标杆,石平川矿区是如何实现这一华丽转身的呢?那就是通过开展综合整治,创建“绿色矿山”,使得矿山企业变身为生态建设的主角。

  昔日尾矿砂如今成宝贝

  “你们别小瞧这些尾矿砂,我们还舍不得扔掉呢,它们现在可是抢手货。”在浙江泰正钼业选厂的一个车间内,该公司总经理王建仁指着身后一大堆黑色尾矿砂说。

  选厂是给钼矿石后续加工的企业,一直以来是当地最大的污染户。矿石开采下来后,经选厂研磨、浮选等多道加工工序,只有4%成为钼精粉,大部分成为尾矿砂。

  “过去的选厂,如何处理大量的尾矿砂,一直以来是个十分棘手的难题,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找一处山沟建成尾矿库露天堆放。”王建仁说,很长一段时期内,在黄垟到处可以看到一座座由黑色尾矿砂堆积而成的尾矿库。当地一条名叫十一都源的小溪,曾因受到尾矿砂污水的长期污染,一度成为鱼虾死绝的臭水沟。此外,每到汛期,一座座尾矿库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曾因尾矿库溃塌,酿成村民生命重大伤亡的悲剧。

  尾矿砂再也不能越堆越多,怎么办?泰正钼业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引领下,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原来,尾矿砂并不是没有利用价值,它富含二氧化硅,是制造建筑用砖的上佳材料。“我们这里的尾矿砂现在很俏,外地一些砖瓦厂会定期来我们这里拉货,每吨可以卖3~5元。”王建仁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接下来要建造一家砖瓦厂,到时候尾矿砂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

  还生态于民掀绿色风暴

  “泰正钼业最近几年的变化,是石平川矿区发展的一个缩影。”黄垟乡乡长朱永康告诉记者,在当地像泰正钼业这样的选厂有4家,矿山有6家,如今已有5家矿山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其余1家计划今年建成省级绿色矿山。

  “2004年,我们关停了大多数矿山,只保留4座矿山和4家选厂,这就为后来创建绿色矿山以及‘五水共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朱永康说,过去钼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使得当地政府痛定思痛,下决心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泰正钼业最近几年的转型升级,可以说是当地钼矿业生态之路的积极探索。待泰正钼业投资的砖瓦厂投产之后,当地钼矿业的产业链也将得到拓宽。“从矿石开采到加工,整个过程几乎无污染,而且实现全部废水循环利用、尾矿砂零排放、尾矿库彻底消失。”青田县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黄万铁说。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不惜投入巨资,启动历史遗留下来的弃碴复绿工程。石平川村昔日有一个数十米高的弃碴填堆场,如今已建成漂亮的微公园。这样的公园目前在黄垟乡已建成3座,今后还将建成5座。

  “在这场绿色风暴中,石平川矿区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丽水市国土资源局矿管处处长江建东说。

  湖州:

  巨松矿业告别扬尘

  花红柳绿,鸭肥鱼跃。这样的词汇用来形容一座矿山,你信吗?然而,在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南山村,记者还真见到了这么一座绿色矿山。曾几何时,尘土飞扬、污水横流、满目疮痍……这些在矿山企业随处可见的场景,在这里却无影无踪。远远望去,“白墙蓝瓦”的厂房掩映在一片青山之中。

  日前,记者前往湖州巨松矿业实地探访,一条红绿相间、错落有致的生态长廊映入眼帘。成片的红叶石楠和杨柳绽红吐绿,将整个矿区装扮得无比秀丽。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重污染”矿山。

  采矿区用上“吸尘器”

  石矿业在湖州向来发达,过去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重视,矿山开采成了一个严重污染源。昔日的巨松矿业,也是如此。

  “巨松矿业的前身是南山矿业,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10套旧式加工机组拥挤在东苕溪北岸,污染严重。2008年底企业停产整顿后,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矿山的发展思路,重新注册了巨松矿业,企业年产量约100万吨。”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站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巨松矿业的前世今生。

  “以前矿山开采时,村庄上空都是灰蒙蒙的,就连树木、庄稼上都蒙了一层灰。村道上,还经常有矿石运输车掉落的石块。遇上采矿打炮时,不时会有飞石落到村里,不仅污染大,村民安全也没有保障。”对矿山前几年的情形,南山村村民杜纪虎记忆犹新,现在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空气变干净了,再也看不到飞扬的尘土。

  在巨松矿业的矿石开采区,记者看到一台黄色的潜孔钻车正在作业。

  “我们在打孔钻头处罩上一个橡胶盖,扬尘就能通过碗口粗的胶管被吸附到黑色的除尘设备中,我们只需在出口处用布袋收拢灰尘即可,功效类似于吸尘器。” 面对记者的疑问,巨松矿业总经理傅品松指着车上一个圆柱形的黑色设备介绍说,秘诀就在这儿。

  巨松矿业还采用震动较小的毫秒微差爆破技术,并用洒水车喷洒爆破现场,最大程度减少扬尘。此外,巨松矿业还通过运输车辆加盖、道路洒水保湿、矿山生态复绿等除尘妙方,使矿山粉尘排放达标。

  加工区有了“淋浴房”

  按照工序,矿石开采后需要运送到加工区做进一步的加工。巨松矿业的加工区沿东苕溪而建,距矿区不到3000米。刚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封闭车间,外观与3层楼高的标准厂房并无差别。

  记者走进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房,一阵清凉的湿气扑面而来,空中的运输带不时有水滴落下,脚下的水泥地面全是湿漉漉的。

  加工区有三道破碎工艺。“为了有效控制车间内的粉尘,我们不仅在各个扬尘点安装了喷淋设备,就连厂房顶部的钢骨架上也装了设备。”巨松矿业副总经理杨田根告诉记者,过去矿石加工往往会成为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如今通过喷淋有效控制了扬尘污染。

  “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傅品松自信地说。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12 我省建成300余“绿色矿山” 2015-04-22 浙江日报2015-04-2200008;浙江日报2015-04-2200009 2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