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浙江国土

群测群防护家园

仙居连续13年
地质灾害“零伤亡”

  通讯员 郏恬甜 杨志翔 陈澄非

  仙居是山区县,全县403个行政村中有303个属山区村,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全县陆域面积的87%。尤其是每年4月进入汛期后,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不过,仙居县至今已连续13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那么,仙居连年战胜地灾的法宝是什么?“我们发动群众参与地质灾难的监测和预防,在每个山区村都建立了巡查队伍。”仙居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森伟表示。眼下的仙居,地灾防治工作正演变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集体剧”。

  宣传培训:村民练成监测员

  连续13年地灾“零伤亡”,地灾隐患点的监测员可是一大功臣。不过,这些监测员并不是科班出生的专家,多数情况下是由本村的村民担任。

  上张乡碏下村的毛直升就是这样一名监测员。碏下水库下方有一处巨石岩体,曾发生过崩塌险情,被列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2013年,国土部门采取削岩劈石、支撑加固等方式对岩体进行了安全处理。

  日前,笔者来到碏下村,道路一侧裸露的巨石有着明显裂缝,一块“注意危岩落石”的告示牌分外显眼。虽然岩体已进行加固,但在毛直升看来,毕竟这里还居住着82位村民,决不能掉以轻心。老毛每周至少上山一两次,碰上雨天更勤快。隐患点周遭的环境,如危岩裂缝的大小以及分布的位置,他闭上眼马上就能浮现在脑海,就像一张活地图。

  “每次得知第二天要下雨的气象预报,我都会提早巡查。我已连续10年参加国土部门的培训会,学会了很多专家教的土方法,主要是观察草木有没有倾斜,下雨天看裂缝里的水是否变混。”老毛笑着说,那些土方法很管用。

  村里另一处地黄岭坑泥石流隐患点,也是老毛的“辖区”。隐患点附近的村民家门口,都张贴着防灾避险卡。灾害类型、位置,监测人联系方式、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内容,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为了让村民多上心,老毛平日里与村民聊天,时常也说一说地灾防治知识。

  处置有方:险情突发人不慌

  如果说早发现早防治可以减少地质灾害,那么险情发生之后的科学处置,则有助于将损失降到最低。

  地处仙居县最南端的上张乡里屋村,是全县降雨量较多的一个村庄。2013年10月“菲特”台风来袭前,村里的巡查小组收到台风预警,提前组织力量开展巡查。10月7日凌晨,有村民发现地面出现裂缝。

  面对这样的险情,村干部处乱不惊。按照仙居县统一编制的应急预案,立刻在险情周边设置警戒线,避免险情扩大并造成人员伤亡。紧接着,村干部在第一时间向乡政府和国土部门报告。“做完这一切之后,山体出现了滑坡,大约有500立方的土方量。你看那些倒下的毛竹,就是被上次的泥石压垮的。”巡查员陈仙海回忆起2013年的那次险情,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村干部没有在第一时间应急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到险情报告之后的国土部门以及乡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邀请地质专家现场调查,查明滑坡成因和发展趋势,制定了排险方案。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终于避免了一场有可能导致村民伤亡的险情。

  上张乡乡长郑晓君介绍说,他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乡镇一级的地灾防治工作守则,用制度完善乡镇、村级的防治责任。根据人员变动,今年已经重新印刷了新版工作守则,确保全覆盖不留死角。此外,上张乡每年都会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查看隐患点是否发生动态变化,以便及时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现在,很多村民要求我们对易发区内工程建设开展地灾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地质灾害。只要我们的宣传做得深入了,村民防灾、救灾意识就会提高。”郑晓君说。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12 仙居连续13年
地质灾害“零伤亡”
2015-04-22 浙江日报2015-04-2200007 2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