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5载
维和,中国勇担大国责任
4月7日,中国首支整建制的维和步兵营最后一个梯队乘坐联合国包机从济南出发,飞赴南苏丹首都朱巴。维和步兵营的出征,恰逢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5周年,是中国维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5年来,不论在什么样的任务区,不论环境有多艰苦,佩戴神圣维和蓝盔的中国官兵始终以过硬的素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维和任务,在国际维和舞台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特有风采。他们创造的“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得到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肯定和赞赏。中国军队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首派维和步兵营
7日晚,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最后一批130名官兵乘坐联合国包机从济南起程。至此,总人数为700人的维和步兵营转入遂行联合国任务阶段。这次派遣整建制的步兵营,在我军维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步兵营中还编配了一个13人的女子步兵班,这是中国走出国门执行维和作战任务的第一支女子步兵班。女军人完成了与男军人相同的训练课目,具备同样的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她们训练成绩优秀,在自动步枪射击中都打出过满环。
这次,中国首支整建制的维和步兵营实现了中国维和从支援保障型向防御作战型、从连级保障分队向营级战斗单元、从执行单一任务向执行多样化任务、从通用装备保障向特种装备保障四大转变。
在中国维和历史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派出的是工兵、运输和医疗三类支援保障力量。这支700人的步兵营具备了“主动防卫”的能力,而不局限于营地的被动警卫。或者说这是一支真正的作战力量。
中国之前在6个国家派出了成建制的维和部队,均为“连”或相当于连级的规模。
这回,中国首次派出维和步兵营,单从人数看,已经超过了国内作战部队一个“营”的标准建制,接近于战争时期的加强营。维和步兵营下辖三个作战连队和一个保障连队,包括步兵、装甲、特战、炮兵、通信、救护等多个陆军兵种,还编有女兵战斗班。这种混合编组的模式,使中国维和步兵营成为一支较为完整的作战单元,既可以独立执行战区司令部赋予的各种任务,也可以与友邻部队相互支援配合,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与工兵、运输和医疗分队的保障任务相比,维和步兵营承担的任务更多样化,主要包括:保护、护卫、支援、巡逻、守卫等任务。按照联合国要求,中国步兵营将具备执行紧急任务,或在首都朱巴市以外地区建立临时行动基地、独立遂行任务的能力。
1992年,中国派出首支工兵维和部队赴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时,仅携带了自动步枪等单兵装备,甚至头盔也是国内工程兵使用的防护性较弱的竹编安全帽。
这次派出的维和步兵营,装备状况大为改善。该部装备有轮式步战车、装甲运兵车、反坦克火箭弹、无人机、迫击炮和重机枪等武器装备。
值守九大任务区
目前,中国军队共有2720名官兵正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修华在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周年暨首支维和步兵营出征情况介绍会上说,自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联合国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
联合国目前在全球开展的16项维和行动中,中国军队正在参加的有9项,派出兵力涵盖步兵、工兵、警卫、运输、医疗、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等多种类型。其中,有14支维和分队2637名官兵,在联合国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南苏丹、苏丹达尔富尔、马里等6个任务区遂行安全保护、工程保障、物资运输和卫勤救护等任务;有83名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在中东、科特迪瓦、西撒哈拉等9个任务区,遂行巡逻观察、隔离冲突、监督停火和联络谈判等任务。中国军队还将向联合国达尔富尔特派团派遣维和直升机分队。
“到2015年底,中国军队的维和兵力规模,将增加至3100人左右。”李修华说。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中国是维和出兵国中派出保障分队最多的国家。中国承担的维和摊款比额占总比额的6.64%,居联合国成员国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一位。
25年来,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道路1.1万余公里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完成450余次机动巡逻及230余次警戒护送任务。
应联合国邀请,中国军队自1990年以来首次派遣步兵营出境维和。根据联合国要求,该步兵营将携带用于自卫的轻武器、装甲运兵车和防弹衣、头盔等防护装备,主要承担保护平民、联合国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以及巡逻警戒、防卫护卫等任务。
本次步兵营的派出,意味着中国的维和力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支援保障任务。
必须解释清楚的是,即便是具备了作战能力的中国维和部队,也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卷入当地的武装冲突,而是严格按照安理会授权和国际法的要求,根据形势需要、任务区指令和交战规则,为当地民众和其他国家在当地从事和平行动、人道主义救援和经济建设等工作的人员提供保护。
“暖实力”温暖世界
在越来越多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急难险重事件中,都有中国军人的身影。
6年来,中国已派出19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798批5800多艘商船保驾护航。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军队通过参与这种持续常态化的护航行动,为国际反海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国维和人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英勇顽强,联合国倚重中国的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
刚刚过去的2014年见证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各地肩负更多国际担当。
这一年,从抗击埃博拉疫情到为身陷“水荒”的马尔代夫送水,从搜寻马航MH370客机到岁末搜寻亚航失联客机,让世界揪心、全球关注的救援行动都有中国军队火速驰援。
去年3月,载有10多个国家旅客的马航370航班失联消息传来,中国军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向外派出兵力,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海外救援:9艘海军舰艇、6架舰载直升机、5架空军飞机、10余颗军用卫星,持续在泰国湾、苏门答腊西南、南印度洋等海区搜寻失联客机,总搜索航程5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周多。
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中国军队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派出多批医疗队,共计约300人,在塞拉利昂建立了78张床位的埃博拉患者留观诊疗中心、在利比里亚建立了100张床位的诊疗中心。
“中国援建的埃博拉诊疗中心是自1976年埃博拉病最初发现以来,最好的、最舒适的、服务质量最高的埃博拉治疗机构。”利比里亚《焦点报》这样报道。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认为,中国近年来逐渐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以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职责。参与海外维和任务、海军护航、人道主义救援和反恐都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年,当国际社会出现一些安全威胁时,中国军队不断提供公共产品,这既是‘软实力’,也是‘暖实力’,雪中送炭,温暖人心。”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说,一方面,国际社会客观上存在着对中国援助的更多需求;另一方面,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也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更有能力为国际社会增添温暖。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