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拥堵,城市硬伤

  梁国瑞

  近日,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了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国大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内共有21个城市上榜。根据该名单,杭州的拥堵程度在全球排名第30位。在上榜的21个城市里,杭州列第10位。

  杭州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拥堵城市排行榜”里露脸了。2014年,国内导航提供商高德曾对外发布第一季度交通分析报告,称杭州的交通拥堵程度在全国排名第一。

  杭州是著名的天堂城市,就在上个月,杭州还入选了“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然而,交通拥堵已成这个城市的“痛点”。每到早、晚高峰,中河上塘高架、天目山路、灵溪隧道、复兴大桥等路段,都是市民们“无力吐槽”的堵点。每到节假日,西湖景区的周边道路,车辆常常“寸步难行”。

  我们不要让滚滚车流,成为“最美城市”里的暗色;更不能让拥堵,成为“魅力城市”的短板。

  近两年,为缓解城市拥堵,杭州采取了不少治堵措施,比如成立治堵办、取消路面停车位、限牌、限行等等。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杭州也在加快建设地铁等公交系统,并积极完善城市路网。但在交通组织和管理上,似乎还有一些“短板”需要弥补、增强。

  治堵措施能否持久?前段时间,为了让十字路口通行顺畅,杭州推出了“300米严管”的措施,对变道加塞车辆进行拍照、现场罚款,当时收到不错成效,也得到市民称赞。但时至今日,路口处“300米严管区”字样还在,但现场执行人却已见不到了。尽管还有拍照罚款的条令,但少了现场执行的震慑力,加塞现象已有抬头趋势。

  城市路网仍存瓶颈。常年研究杭州交通的浙工大教授吴伟强几天前在朋友圈里,晒出秋石高架的拥堵照片,并提出道路交叉口的“短板效应”——道路很宽,但一到路口就变窄,这种路口,很容易成为堵点,这个堵点不打通,整条路都不会顺畅。

  路牌标识不清,也会变相导致拥堵。开车的朋友不难发现,杭州有些道路,路两旁竖立了各种指示牌、警示牌,有的是提示“允许临时借用公交专用道”,有的提示“潮汐车道”变更,有的则提示“提早进入右转专用道”……对初到杭州的人,或是刚开车的新手,真的难以分辨,这大大影响了通行效率。

  以上种种,只是我们外行人看到的“短板”。真心希望,诸如此类的“短板”尽早补齐、补足,那么我们才可期望,拥堵不再成为城市的“短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拥堵,城市硬伤 2015-04-08 3840032 2 2015年04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