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长兴为残障儿童建设资源教室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见习记者 李文芳

  县委报道组 成守江 丁珊

  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一楼资源教室内,15岁的张嘉(化名)站在教室中央,有节奏地敲打着四面架子鼓。这时,班主任殷丹丹伸出大拇指:“张嘉真棒!”

  这个六年级的大男孩,看起来与班上其他小朋友没什么区别。若非老师提及,很难想象这个对音乐特别敏感的男孩,智力障碍为四级,有着轻度适应缺陷。

  这几年,针对残障儿童教育问题,长兴县加快推进资源教室建设。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可以满足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目前,已有6周岁至16周岁的196名残障儿童,通过随班就读、集中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接受教育。这让残障儿童的家长们倍感欣慰。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会尽量让这些孩子跟正常学生一起随班就读。”长兴县分管基础教育的负责人钱海杰说。在随班就读的基础上,长兴县配套建成7个资源教室,并配备专业的资源教师,来挖掘这群孩子身上的各种潜能。

  随班就读机制的逐步完善,让更多残障儿童走出家庭、融入集体,快乐地学习成长,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十里银杏长廊入口处,小浦中心小学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二年级4班的教室里,坐在轮椅上的李森(化名)正在教室最后一排,认真地朗读课文。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积极地举手发言。

  “一个学期下来,李森变得相当活泼!”小浦中心小学首席资源教师张靖深有体会。2013年9月份,张靖负责对李森送教。“刚开始,我一走到屋里,李森就把轮椅背过去,低着头,不作声,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母亲梁小梅(化名)说,李森一出生腿部便有残疾,五六岁时,隔着窗户看到邻居小孩在外面奔跑嬉戏,也渴望出去玩。“他说他想跑,想出去见太阳,他就用身体蹭着地爬,一直爬到门口,膝盖总是烂着……”梁小梅说着,眼角湿润了。

  长年卧床让李森的背部长满脓包,加上大小便不能自理,逐渐长大的李森把自己隐藏在屋里最阴暗的角落。到了上学的年龄,李森也渴望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去读书,却因身体的缺陷不能如愿。

  张靖的到来,让李森和他母亲看到了希望。一年的送教上门,让张靖觉得这孩子聪明好学。经小浦小学校长办公室商议决定,在征得家长同意后,2014年9月,李森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堂。

  新学年开学后的第二周,母亲推着轮椅把李森送进了二年级4班的教室。班主任尹明伟说:“孩子们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李森,一个劲儿地鼓掌,李森当时低着头,目光里有期望,还有胆怯。”

  小浦小学于2013年9月建成了长兴县首批资源教室,李森是这间资源教室的常客。在不影响日常课程的前提下,他在资源教师张靖的陪同下,通过资源教室中A字架、滚筒、彩虹迷宫、花生球、羊角球等器械来进行肢体训练,保证下肢尽量不萎缩。

  据统计,长兴县自2011年开始在林城镇中心小学、红星桥镇中心小学试点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后,随班就读体系逐渐在全县铺开。目前,全县随班就读的残障儿童共106名,每人都建立了档案,由老师记录他们的情况、表现和效果。

  为了进一步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长兴县还在长兴八小、李家巷小学等7个残障儿童随班就读较为集中的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并在每个学校配备1名至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资源教师。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2015-04-08 浙江日报2015-04-0800007 2 2015年04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