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海盐紫金山村有个影视基地——

江南小村的造梦空间

  本报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李刚 范冰洁

  在一马平川的嘉兴,海盐澉浦镇紫金山村是一个特别的村庄。背靠大旗山,面朝南北湖和杭州湾。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干净利落的小院子,花花草草繁盛其中,格调颇高。

  村口的老沪杭公路,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是上海到杭州的交通要道,曾经繁华,曾经沉寂,如今再现热闹,而紫金山村也与村口这条路一样,在时代变迁中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和梦想。

  废矿区迎来新生

  小桥流水,白墙黑瓦,这个原本宁静的村庄在去年下半年突然火了,成了嘉兴本地论坛的热词,网友都发帖询问如何去这儿。

  原来,因为村里种了一大片向日葵,加上掩映田间的欧式小风车和具有江南传统风格的稻草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村里缘何种上了观赏向日葵?紫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邵良说:“为了吸引人气!”

  最近这些年,老沪杭公路逐渐为人所淡忘,紫金山村的地理位置也变得“偏僻”,人气不高,村里人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因此,村里希望能有个办法来聚集人气。

  发展什么?对于这个2500多人的村庄来说,环境优美是最大的优势,这让李邵良看到了机会。

  几年前,一位导演来村里采风,看到当时已经废弃的大旗山矿区,觉得很适合取景,于是联系了村里。当时村民提出,拍戏可以,但需要付钱。对此李邵良觉得不能被眼前的小利吸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李邵良找村民做工作,最后大家同意将矿区免费借给剧组拍戏,并动员村民为剧组提供各种便利。

  原本大旗山矿区是要打造成工业集聚区的,将村里的小企业都搬过去。但凭借这次与电影的“触电”,村里和影视圈结缘,2012年,影视基地开建。

  有了影视基地还不够,要给游客提供更多留下来的理由。去年种下的百亩菊海,还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驾校,都给小村集聚了更多人气。

  在“影视圈”工作

  紫金山村最早由紫云、金竺和南山三个自然村组成。好听的名字总是让人印象深刻。紫金山村里的十九个村民小组,也都有着自己的名字,比如联星组。

  3年前开始,联星组的组长邵新华的身上,比别的村民多了一张工作证。他成为海盐县南北湖影视基地有限公司工程部的一名正式员工。

  “昨天还在拍摄,道具都还留在这里,剧组工作人员就住在南北湖景区里的宾馆”,带着记者,他熟门熟路地来到影视基地。

  基地位于村子旁的大旗山上,沿着山路走进去,可以看到城墙和城门楼、清风寨、民国大街等场景,和地面破碎的石渣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冷峻,和在这里取景的抗战剧的格调相得益彰。

  而邵新华一辈子都围着这儿转。

  年轻的时候,邵新华和同村的人一起,靠山吃山,在家门口的大旗山石矿工作。十几年前,石矿废弃后,他开始在周边厂里打工。3年前,海盐南北湖影视基地有限公司开展大旗山矿区影视基地开建,他成了其中一员,负责协调解决村民和影视基地之间遇到的各种问题。

  《喋血胶东》、《雪豹坚强岁月》、《军刺》……邵新华介绍着在基地里取景拍摄过的抗战剧,向记者描述着他所了解的影视圈:“明星都是坐着大房车来,车子里面有水喝,累了就上车休息。”

  对于邵新华来说,影视基地给村里带来了希望。荒废了多年的大旗山,突然热闹起来。

  正走着,邵新华发现两个在基地里游玩的年轻人,他立即不客气地将人赶走了。“现在基地还在建设中,并不对外开放,等过几年建设好了,肯定要向游客开放的。”邵新华解释说。

  小村新故事

  影视基地进村后,49岁的王金明成了村里的名人。他“过关斩将”,在剧组招募群众演员的面试中几次入围,参与了几部电视剧的拍摄。

  当被问起当演员怎么样,王金明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选上后很高兴,感觉特别好,很新鲜”。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参演过哪几部电视剧,只记得自己演过日本人,也演过中国群众,最长的一次参演有一周多时间。

  全村有十几位村民参与过演出,一天报酬约100元。每次剧组来招人,大家都很踊跃。拍摄的时候,也会有人去旁边看着。“砰砰砰”的枪声,村民觉得新鲜好奇。

  影视基地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影视基地使用的矿区、山林,都向村民支付了流转费。王金明全家六口人,去年分到了3000块钱。

  不过,在邵新华看来,这些还只是开始。现在,剧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横店来的,剧组每天吃的盒饭也都是从外面送进来的,剧组也住在外面的大宾馆里,将来,这些都能在村里解决。王金明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在村里每天都有活干!

  村里,一家家民宿逐渐开了起来。姚金祥的两个女儿出嫁后,他和老伴将自家的一幢两层楼的主屋出租给别人开民宿,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眼看着民宿在修整后准备开张,老两口也乐观其成。

  “紫云玉露”、“紫云翠玉”,这两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是紫金山村桃子专业合作社的商标。村里种桃子的历史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为了让传统延续下去,村里规划了新的桃园,成立了合作社,成了海盐桃子第一村。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留在了村里。

  远处朦朦胧胧的大旗山,村民家院子里一盆盆美丽的花草,让人觉得这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江南小村的造梦空间 2015-04-07 浙江日报2015-04-0700007 2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