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梨花风起正清明

  江晨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

  据《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写道: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后来它逐渐与寒食节、上巳节融为一体。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刀耕火种的一个节气;对忠孝仁义的道德中国来说,清明是缅怀先祖的一场祭扫;而对许多上班族而言,清明则是外出踏青游玩的节假日。作为“假日、节日、节气”的三合一,清明节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内涵,也不该被时间遗忘。

  它是对春日的礼赞。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此时要开始准备养蚕。海宁的清明夜,养蚕人家睡觉时会把蚕子裹在棉衣之下,据说蚕子得了人气才会容易繁殖。四季交替,万物轮回,唯一不变的是大自然的慷慨赠与。

  它是对生命的感恩。往昔,清明前后三日,四野如市,一队队人提着篮子上山扫墓。篮里多盛着香烛纸钱与供奉的花果酒肉,在庄重肃穆的仪式中,人们祭拜先人、慎终追远。如今,我们倡导文明祭奠,主要是为了避免山火,呵护绿水青山,但唯一不变的是对先辈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敬畏。

  此外,它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南宋开始,清明节除了墓祭之外,还包括了食青团、点燃新火、画卵斗鸡、插柳加枣、踏青植树、戴柳赏花,以及放风筝、荡秋千等各种活动。这些天,杭州花朝节、德清蚕花节、乌镇香市等正蓄势待发,让我们不仅重温旧习俗,更在此基础上探索清明节发展的N种可能。

  这个节日如此特别,既有缅怀逝人的肃穆,又有踏青嬉戏的欢愉。从今天起,《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栏目将推出“清明节民俗采风”系列报道,请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见证和感受清明文化的回归与深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梨花风起正清明 2015-04-01 3832994 2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