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云和梯田播种“个性”

  本报云和3月29日电 (县委报道组 严晶晶 见习记者 金春华) 大地吐绿的时节,在海拔近千米的云和梯田景区里,数十位村民正在忙碌着。崇头镇下垟村村民毛一钦正在挥动铁耙做田塍:“我们这里海拔高,天还有些凉,等天气再暖和点,就可以把耕牛牵出来耕地了。”

  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云和梯田景区所辖下垟、梅竹村等地农民的春耕备耕比较“任性”,他们的田是根据景区的发展规划统一耕作的。立春一过,由云和县旅游局和农业局共同制定的“云和梯田景区农民春耕备耕计划”就以宣传画册等形式,发放到当地农民手里。

  “从2010年开始,梯田景区核心区农田的耕作就开始实行统一规划,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崇头镇副镇长高诚告诉记者。

  云和梯田景区有3个主要景点,毛一钦家所在的“日出云海”是人气最高的一块,有300多亩农田。春天,农民们蓄水插秧,不同光线照射下的水田犹如七色彩池;夏天,绿浪翻滚似飘动的锦缎;秋天,丰收的田野衬着深蓝的天空宛如油画;冬天,白雪皑皑,安静素雅。层层叠叠的梯田中种的不仅仅是庄稼,更是风景。2014年,仅“日出云海”景点就有63万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我17岁开始犁田、种稻,到现在算算也有30年了。这些年,景区发展了,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毛一钦说,为了种出风景,这些年种水稻的选种标准一年比一年高。去年,景区统一选择了“丰优22号”。这个品种比起一般的稻米,生长期长了近一个月。这既能满足景观建设的需求,也能提升稻米口感。为此,下垟村专门成立了“农家宝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梯田米”品牌。合作社在景区里设立了销售专柜。这些梯田米常常是刚摆上货架就被游客们一抢而空,每斤售价更是普通大米的3倍多,去年一年就卖出了近3万斤。

  有了统一的耕种计划,村民们的春耕备耕工作开始得更早了。“这阵子,每天都守着天气预报,天气一暖和,我就张罗着除草、翻土。”村民李太树说。去年,景区引进紫色稻品种,以绿色稻为底色,以新童话为主题设计出了蝴蝶、笑脸等图案。创意十足的梯田得到了很多点赞,甚至不少上海、江苏的游客专门赶来一睹彩色梯田的风采。

  今年,不少村民还主动跟农技人员一起改良、试验新品种。“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改良延长稻种的色彩效果保持期,同时也希望多增加几种彩色稻种。”农家宝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王霏说。

  毛一钦告诉记者,现在,除了把地租给合作社得到的租金,他们在地里干活还能领工资,一天在100元左右,算来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这些年,家里添置了不少像样的家电和家具,盖了新房。”他停下铁耙擦了把汗,看着田头盛开的梨花说,“种田还是有味道的。”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云和梯田播种“个性” 2015-03-30 浙江日报2015-03-3000008 2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