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台州硬气创卫谱写“两美”新篇章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浙江率先实现设区市满堂红

  台州硬气创卫谱写“两美”新篇章

  文/刘 梅 王正多

  胡富宇 陈永兵

  台州精神,最早被鲁迅称为“台州式硬气”,指的是一股敢闯敢冒、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行事作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台州人正是靠着这值得点赞的“台州式硬气”,使台州一跃成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

  进入新时期,“台州式硬气”,不但激励着台州百姓继续创业致富,更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进程中,交出了不俗的答卷。

  1994年台州撤地建市,1995年台州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创卫工作贯穿了台州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20年。

  20年,励精图治。台州把创卫视作年轻城市成长的“必修课”,始终坚持以创卫为重要载体,努力实践着“让年轻城市变得丰满起来,让城市容颜更加靓丽,让城市环境大提质”的目标。

  面对创建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分散,城郊接合部多、外来人口多、市场多和年轻城市的设施“欠账” ,台州重点在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执政环境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仅近几年,就已投入创国卫资金近100亿元,专门用于市区道路、环卫设施、绿化和治水项目等建设。

  随着创卫的不断深化,台州城市发展呈现了新面貌、新活力。

  2014年台州空气质量有5个月排名全国前十。饮用水源地长潭水库连续40多个月为一类水质。2015年2月,台州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城市软硬环境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也为台州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2014年台州引进省外项目到位资金200.57亿,完成省定任务125.36%。

  与此同时, 群众对党委政府为民创卫普遍叫好,省暗访中群众满意度达97.4%,创历史新高。

  创卫每一个难点的攻克、每一次进步的取得、每一声群众的叫好,都印刻着“台州式硬气”。而创卫,也为“台州式硬气”在谱写“两美”新篇章的崭新背景下,标注了新的意义。

硬气创卫誓必成

  “坚持创卫为民、创卫惠民,不找任何理由推脱,不留任何余地争创,进一步推动城市内涵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这是台州市委领导在2013年全市“多城同创”千人动员大会上发出的号召。

  创卫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把创卫列为“一号工程”,也就是“一把手工程”,遴选精兵强将,“排兵布阵”。

  台州建立了高规格的创卫机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多城同创工作委员会主任,市委副书记任第一副主任。分管副市长具体抓,其他副市长分工负责。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定期督查,并建立市领导和部门联系街道或难点村制度。椒江、黄岩、路桥、开发区及各部门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创国卫”工作形成了“上下对口一条线,左右协调一大片”的良好格局。

  千人动员大会上,椒江、黄岩、路桥、开发区主要领导当场签订责任状,89个市直部门会后签订责任状。市委把创卫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并出台了创卫责任追究办法。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工作例会,由书记、市长轮流参加。

  通过召开“破百难”包干活动动员会,台州共筛选出120个创卫“难题王”。台州把它们分为“十大重点工程”、“十大整治项目”、“十大专项行动”,由区领导和部门领导包干,限期破解,每一个项目都立军令状,责任到人绝不含糊。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台州的创卫工作,声势浩大、雷厉风行,真刀真枪、毫不含糊,敢于亮剑、不畏苦累,展现了专啃硬骨头、偏向虎山行的胆量与勇气。

破难创卫翻新篇

  狭路相逢勇者胜。台州硬气创卫,先找硬柿子捏。

  拔钉破难的首场战役,率先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马路市场打响。2013年6月,台州共出动联合执法队伍710多人,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枫南小区南大门等首批10个马路市场的整治,被称为“十大尖锋行动”。

  通过劝导一批、清理一批、取缔一批等“堵疏结合”的方式, 台州马路边流动摊贩散乱、占道经营严重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十大尖锋行动”也为沿街环境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百姓最反感的杂物垃圾积存现象、遮阳棚乱搭、小广告遍布的景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执法单位在开发区菜场、自产自销区等地,为农户增设的整洁摊铺。

  马路市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后, 台州又趁热打铁,以破竹之势展开了多项大行动。如:“破百难包干行动”、“清剿难题王行动”,“零点行动”、“清晨行动”、“夜巡行动”,“八必拖”、“八必清”、“八必罚”等。这些行动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把小餐饮、五小行业、占地经营、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建筑工地、公厕卫生、毁绿种菜等12个城市卫生难题,网罗到一块,逐个攻破——

  万济池菜场集批发、零售和配送为一体,是椒江区最大的菜市场,几十年来周边越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现象严重。2013年11月26日, “零点行动”,以72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强度集中整治。

  黄岩区是个老城区,城中村改造任务最重。该区投巨资对柔桥、王东、罗家汇、岙岸等一批老大难城中村逐个改造,对背街小巷逐条整修,城区环境大为改观。

  椒江区界牌头集市是一个传统集市,也是台州主城区最后一个集市,是全市创卫“难题王中王”。2014年4月14日凌晨4时30分,执法队员分10组把守集市的10个出入口,对界牌头集市进行依法取缔。为防反弹,逢集市日还组织专业的执法团队驻点把守劝导。

  如今,“脏乱差”不再是台州农贸市场的代名词。“脱胎换骨”后,它们一个个像超市一样明亮、整洁、令人舒心。台州市区共投入2亿多元资金,改造78家农贸市场,改造率达97%。黄岩先后对全区15家农贸市场实行集中改造升级,改造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同时,加强放心菜市场建设,着力打造“放心菜篮子”工程。

  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了胜利,一个又一个难题被硬气所征服。和上述例子类似的破难创卫翻新篇的案例,在台州举不胜举。它们的共同成效是,还给了百姓一个井然有序的城市秩序,一番整洁清新的市容面貌。

人性创卫柔似水

  硬气中也有柔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整治工作中,台州摒弃了一味禁止的方法,而是有针对性地建立起自产自销点;在改善市容的同时,也帮助商贩解决销售地点的问题,一举两得。

  椒江区块内开辟了22个自产自销点。碧海明珠小区门口的自产自销点就聚集了不少农户,以销售蔬菜、水果为主。在这里贩卖各类蔬菜一月有余的石阿婆,说起前来检查的执法人员称赞有加:“这些小伙子真的很好,天气热的时候,还给我们送伞送水。”

  黄岩区东官河路的马路市场小摊贩云集,每天早上5时就开始热闹起来。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与环城东路交界,靠近红四菜市场。这里的马路市场摊位多达100多个,有些甚至占据了非机动车道。

  去年5月,黄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和区工商分局等多部门联合,对马路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在黄岩第二菜市场和第三菜市场等菜市场的二楼开辟免费摊位,供小摊贩尤其是一些自产自销农户使用。从上午6时开始,他们就对马路市场进行严管,防止“马路市场”反弹。此外,东官河路上还划定了30米的区域,专供低保户、残疾人、失业人员摆摊使用。

  创国卫是民生工程,也是全民工程。在创卫的过程中,台州不忘群众力量这份“柔化剂”,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让群众成为创国卫主体。

  通过开展市民监督团、“随手拍”、“我为创建加一分”、“寻找身边的文明”、“小手拉大手,共建幸福城”等主题实践活动,百姓们也加入了创卫大军。人人签订多城同创“十不十带头”承诺书,基层组建市民志愿队,落实沿街商铺“门前三包”责任制……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让台州百姓也为创卫贡献了一份力量,形成了一种自觉。

  目前,台州“多城同创”市民监督员共有220名。他们为创卫建言献策,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路桥区同创办还让市民监督员参与创卫工作的督评打分,其中市民监督员的打分占考核总分50%。

科学创卫新方法

  创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创建过程中,台州注重创新,编写了创国卫重点区域实战技法及创国卫“顺口溜”、“三字经”。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简单归纳为台州“创卫十法”。

  ——基层街道“三化考核法”。始终抓住街道、村居这些最基础的单元,让创卫能真正落地。市委、市政府每月对创建区22个街道实行洁化、序化、美化“三化”考核,考核排名在媒体公布,排末位的作表态发言,连续两次末位的诫免谈话。

  ——农贸市场“两金管理法”。用经济利益杠杆撬动经营户参与创卫,农贸市场创卫才能治本。台州对所有农贸市场实行固定摊主缴纳卫生“保证金”和自产自销户交纳卫生“押金”。

  ——主次干道“快速保洁法”。巡查时发现15分钟内未清理的,每处扣罚50元,让环卫公司和环卫工人有考核、有奖惩。

  ——马路市场“堵疏分流法”。在马路市场整治中,力求既要照顾群众需要,又要保持市容整洁,在整治同时人性化开辟疏导点。截至目前,已清理整治马路市场62个,设立疏导点31个、自产自销区76个。

  ——城中村(城郊村)“破难包干法”。挑选最难整治的32个城中村(城郊村),分别由区级党政领导包干破难,公开挂牌销号。把创国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村民卫生文明程度同集体经济分红挂钩,实行村级自我管理。

  ——五小行业“量化分级法”。每月两次对市区五小行业卫生状况开展检查考核,分三级实施量化管理,实行不合格退出机制。

  ——市容环境“三八管理法”。对公交站内、斑马线上、人行道口等八种违停现象实行“八必拖”;对公园广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流动摊经营等八种不文明行为实行“八必罚”;对主次干道越门经营、乱设广告、乱张贴等八种乱象实行“八必清”。

  ——流动摊点“三巡打击法”。开展全天候创卫,开展“零点行动、清晨行动、夜巡行动”八小时外的非常规打击,让城市路面没有死角。

  ——牛皮癣“责任停机法”。面对城乡到处喷涂、张贴的小广告“牛皮癣”现象,台州的做法是停机处理。由行政执法部门联合移动、联通、电信三家通讯运营商,对“牛皮癣”责任人实行停机处理,目前共停机1508个号码。

  ——疾病防控“精益管理法”。融教育、预防、管理为一体,构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病媒防制精细网格化管理体系,进村入户构筑基层“网底”。

长效创卫新常态

  创卫惠民,近三年台州投入10.69亿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框架初具规模。投入25.13亿元改善环卫基础设施,三区新建、改造26座公厕、13座垃圾中转站,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工程投入8000多万元,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35.9万吨/日。农贸市场改造率,居全省前列。创卫给广大市民群众带来许许多多实惠,也得到市民群众普遍欢迎和称赞。

  在喜人成绩面前,台州市领导表示,创卫贵在坚持,贵在长效,要建立健全一批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打好巩固创卫成果和文明素质提升持久战。

  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市府大道长约6公里的路面上,配备了33名保洁人员,实行全天候无间隙轮岗清扫。同时,17辆快速保洁车巡回作业,保证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

  环卫快速应急分队通过普扫、巡回保洁和人机合扫的方式,让街面的长效管理工作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在整个椒江区,共有60名保洁人员配备快速保洁车,保洁频次明显增高,主次干道上垃圾滞留时间可控制在30分钟内。

  除了创新保洁模式,台州还建立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巡查时发现一处保洁不到位,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清理的,每处扣罚50元;每周三次的不定期考核,让道路快速保洁机制更能落到实处。

  与快速保洁制一样,“牛皮癣”责任人停机制、河道保洁“河长制”、主干道“街长制”、“门前三包”制和农贸市场卫生保证金制,都是台州为巩固创卫成果实行的长效管理机制。

  门前要三包,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一周要三巡,周一到周五3次巡查,周六、周日随机夜巡。在椒江、黄岩、路桥三区和台州经济开发区内,市同创办和相关部门与经营户们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方林路是位于路桥路南街道的一条老街,不到400米却有店铺138家,全部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状,并同步实施星级管理。“门前三包”做得好,挂星奖励,达到8颗,街道为其免费制作门头广告;门前卫生、绿化、序化没做好就摘星,扣完五星将被停业整顿。这一做法,有效地把针对越门占道经营行为的管理效应拉长。

  由市行政执法局推行的“街长制”,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在椒江区万济池菜场,内部环境脏乱差早已不复存在,但周边的流动摊贩、店铺的占道经营现象仍有发生。一支综合整治执法队为此专门成立,每日分4个时间段巡逻,杜绝了此类现象出现。“街长制”的落实,是健全市容环境秩序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一线执法队员“见勤率”和提升市容“管控率”的重要抓手。

  街巷洁序美有街长,河道保洁有河长。身着救生衣,手执打捞工具,驾乘专业保洁船,河道全年长效保洁管理队伍在台州市大小河道穿梭,清除打捞水面漂浮物。河道长效保洁是台州的年度考核任务之一,各县(市、区)采取分片、分河段、联村包干等工作机制,每日有专人清理河道垃圾,保持河面的持久洁净。

  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卫永远在路上。创建成功以后,台州将把“硬气创卫”精神继续保持下去,坚决做到决心不变、力度不减、要求不降。将突出“常态化创建”,坚持以创促管,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基本理念,加强爱国卫生管理力量,加大创卫资金投入,完善长效机制,构建“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新型城市管理格局。把打造“健康城市”作为创卫升级版,制定相应的健康规划,力争通过若干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使台州成为一座以人为本,健康、和谐、宜居的美丽城市。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台州硬气创卫谱写“两美”新篇章 2015-03-26 浙江日报2015-03-2600008;浙江日报2015-03-2600009;浙江日报2015-03-2600011;浙江日报2015-03-2600017;浙江日报2015-03-2600026;浙江日报2015-03-2600032;浙江日报2015-03-2600014;浙江日报2015-03-2600021 2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