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闻时评

五水共治,长效是关键

  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向前走,等到有一天,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再也没什么污染了,完全破解所谓的“吉登斯悖论”,或许我们可以松口气。在此之前,这事想都别想

五水共治,长效是关键

  张永贵

  2014年,杭州消除黑臭河47条。日前,对7条摘帽河道抽查显示,6条劣V类。有人担心,是不是一些河流又反弹了?事实是,消除黑臭河只是第一步,并不代表一定消除劣V类水质,二者标准不同。那么,有反弹的没?只有一条。从概率上看,2%左右。劣V类的客观存在,警示我们:五水共治,长效是关键。

  五水共治,是浙江的一个创举。作为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头戏,自它开始的那一刻起,就赢得整个社会一片赞誉。2014年,浙江共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加起来超过11000公里。出拳的速度、规模、力度一至如斯,堪称奇迹。五水共治,给我们带来了变化,带来了自信,带来了责任。这套拳,今后依然要打下去。我们的预期是,打得更精准、更有力、更熟练,打出气势、打出章法、打出成效。

  治水是一道复杂的函数题,有独特的因变量与自变量。它的艰巨性在于,假如用时一年治好一条黑臭河,那么,污染一天就能让它重回旧貌。治理与污染,呈一种巨大的非对称性。也正因如此,我们说治水要常抓不懈,长抓不歇。

  发展存在一天,污染就可能存在一天。今天,我们还没有能力做到发展零污染。要是这样,只需还清旧账就好了。现在的问题是,旧的在欠,新的在增。单纯发展,不治污不行;单纯治污,不发展也不行。如果把发展比作足球,环境改善比作球门,我们只能在快速带球中,把球送进门里,千万别指望前方有一个静悄悄的、没有干扰的点球。治水,就是在新老问题之间穿越,在发展与污染之间突围。

  就这样,如何保持治水长效,不由选择地摆在我们面前。它理当成为浙江治水的动力,而不是让我们气馁沮丧的借口。在浙江,包括治水在内的环境整治,已被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这是一条上坡路,非常辛苦却又志在必得。

  如何做到长效?有这么几条“干货”不可或缺。

  看制度:这两年,五水共治过程中,一套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正在形成与完善。制度有了,关键是人。要是没有好好执行,再好的制度挂在墙上也是一纸空文。反腐这几年为什么行?靠的就是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如你是某条河的“河长”,有事没事,你得守着它过日子,因为你就是干这个的。看着它一天一天有新变化,你心中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稍有闪失,一切或将付诸东流。

  看政府:如果一个地方观念还停留在唯GDP,甚至对环保部门加以干涉,不如这样来算账:容忍一家带污染的企业,看似有税收、有就业、有增长,就算赚来一个亿,这污染的水早晚总要治吧,它有可能再花你两个亿。一江清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本身珍贵无比,还会带来金山银山。如果算总体账、综合账、长远账,先污再治肯定不划算。别犹豫,放弃原来的“指挥棒”,赶快换根新的吧。

  看法治:法律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别的发明主要是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两个多月了,它就是用来驾驭环境治理的。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说,《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对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不能客气、不能手软,该怎么罚就怎么罚,让他们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反过来,我们客气了,那些企业就会不客气。

  回望五水共治走过的路,真的挺不容易。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进去了,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样,一切都成了“打水漂”。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向前走,等到有一天,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再也没什么污染了,完全破解所谓的“吉登斯悖论”,或许我们可以松口气。在此之前,这事想都别想。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4 五水共治,长效是关键 2015-03-20 浙江日报2015-03-2000011;3820520 2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