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吃着废料 吐出肥料

浦江县资源化利用垃圾

  本报浦江3月18日电

  记者 张丹丹 县委报道组 朱舒蔚

  24小时就能让垃圾变成肥料。浦江县郑家坞镇所有的垃圾进行分类后,可堆肥的垃圾都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变成有机肥,进入附近果农的葡萄园里。

  在郑家坞一座不起眼的土丘上,我们见到了一处僻静干净的房子,入内才发现,其实这里就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站。郑家坞镇实行垃圾分类,每个村都有两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厨房剩下的饭菜、烂菜叶、果蔬皮等可以堆肥用的垃圾,统统都会被运到这个利用站进行处理。

  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郑家坞镇的垃圾填埋场,是当地出名的垃圾山。即使是冬天,远远也能闻到垃圾的恶臭。

  郑家坞镇环卫工人周陆军正将各个村里收来的垃圾塞进机器。他介绍说,每天,他的活就是从村里把可堆肥的垃圾收集起来运到这里,塞进这台处理机器的“嘴”里就行了。24小时后,垃圾就会变成有机肥。

  机器的一旁,是刚处理完毕、吐出来的有机肥原料。松软干燥,即使凑近细闻,也没有异味。工作人员楼国福说,这些有机肥只要进行简单的筛选,除去塑料屑,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没有了异味,垃圾还能快速变成肥料,利用站隔壁的寺郎村村民再也没有阻拦过周陆军的垃圾车。相反,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还对这个利用站很是上心。因为目前这些有机肥都是免费送给他们使用的。

  为什么24小时,垃圾就能变成有机肥,而且没有异味?生产这台机器的制造商张冲告诉记者,其实就是利用了益生菌,在高温下对垃圾进行分解、发酵、转化,把臭烘烘的垃圾降解为动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目前,这样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处理2吨的可堆肥垃圾,产生3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原料,基本满足郑家坞一个镇可堆肥垃圾的处理量。

  益生菌虽然看不见,其实却和我们关系密切。这种生物不仅可以带来美味,还可以用于河流湖泊净化、垃圾污水治理、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病菌病毒防治等领域。张冲说。

  不过,这样的一台机器价格不菲,需要48万元。张冲说,这是因为这种机器刚研制成功,目前在浙江也只有两台,对于乡镇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郑家坞镇常务副镇长楼文毅说,郑家坞目前使用的这台机器,还得靠当地财政补贴。

  垃圾处理需要花那么大成本吗?楼文毅解释说,在垃圾分类和引进处理设备前,镇里的垃圾都是通过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焚烧场所在的小杨家村,总是能闻到垃圾焚烧的臭味,村民为此没少找镇里提意见。“谁都不愿意填埋场、焚烧场在自家身边,垃圾如何有效分类和安全处理已经是迫在眉睫。”

  目前,金华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在农村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分类出来的可堆肥垃圾,有一种做法是,通过太阳能垃圾处理房进行分解处理。不过这一分解过程需要半年时间,期间依然存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隐患。

  这种24小时快速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分解的占地面积,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关键是,老百姓都认可这种垃圾不落地的新模式,因此算综合账,楼文毅觉得还是划算的。目前,郑家坞的这一做法也是一种实验,如果效果达到预期,将会进行推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吃着废料 吐出肥料 2015-03-19 3818824 2 2015年03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