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温州

勤致富,诚为信,爱天下

——道德温州崛起精神地标

  勤致富,诚为信,爱天下

  ——道德温州崛起精神地标

  文/徐月萍 王益敏

  什么是道德?古往今来,对道德含义的论述浩如烟海。老子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阐释着做人一世的哲理,始终围绕着“道德”二字;或正如大哲学家康德所言:“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道德积淀着过往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也蕴含着走向未来的精神基因;它不是强制性的法则,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深深地埋在每个人的心坎儿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浙南温州特殊的地域文化、耕读文化、孝道文化,培育了温州人独有的文化个性。日居月诸,温州人的精神内涵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比如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商人,比如勤劳贤惠的温州女人……

  在温州人众多的优良品质中,勤勉、诚信、大爱,更是温州人世代相传而生生不息的道德文化根脉。

道德文化

铸就温州人精神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域文化独特。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练就了温州人纯朴自然、坚韧不拔的个性,赋予了温州人海纳百川、敢冒风险的勇气,而“永嘉学派”的传承,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商业头脑。

  早在南宋时期,温州形成了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并举。这种价值取向经过温州人的反复实践演进,积淀和塑造为温州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

  耕读文化是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文化的精神图标。楠溪江、雁荡山流域有谢灵运、陶弘景等六朝高士启蒙于前,有张九成、王十朋等历代文人代成于后,“读可荣身,耕可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传家古训世代相袭,如今被当代温州人赋予了新的文化意境,“耕”与“读”和谐地象征着生产和学习之间一种现代意义的相伴相生。

  正是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滋养了温州人勤劳善良有担当,尊敬古训和恪守孝道的优良品质。

  温州人的“孝”是出了名的。每当春节,世界各地的温州人纷纷回乡,为的就是陪老人吃顿年夜饭,每当清明,祭祖的路上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排起长龙……

  文成县珊溪社区,每逢“公民道德宣传日”,都会组织各村支书签订《尽孝承诺书》。20多年的坚持,社区文明蔚然成风,敬老爱老的风气越来越浓,构成壮丽的孝顺文化景观而驰名远近。

  平阳万全镇,“美丽冯宅,孝行天下”,孝文化长廊、弟子规学校、念亲恩壁画廊,成了孝文化教育基地。

  鹿城区,以“时间银行”为创新模式,开展孝老行动,目前在册志愿者超500人,服务时间累计达数万小时,受益群众五千余人。

  多元的文化养料滋养了瓯越大地上温州人民的德行与聪慧,“忠诚”、“孝道”、“勤劳”、“善良”等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折射着温州人亘古不变的道德观念,也造就了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当代传奇。

道德基因

助力“温州模式”

  如果说,文化繁荣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温州人在创造温州模式的过程中,更是在以勤勉、诚信和大爱为支撑的道德操守中实现。

  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不等不靠,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最初的“温州模式”。

  温州人走南闯北、四处营生。从北上广的繁华,到藏青蒙的原生态;从欧美的发达,到中东、非洲的战火纷飞,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生机和活力。

  缺少资金,温州人不用欠条,相互借凑就开始创业;外出谋生,温州人抱团应对困难,最先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的温州商会,就是建立在温州人这种独有的文化基因和道德信任基础上,温州人成了世人眼里“东方犹太人”。

  温州人在走向世界和“温州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道德坐标。上世纪80年代,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艰苦创业的“市场能人”被塑造为“最鲜活的道德榜样”;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提出了质量立市战略;2002年,“质量温州”向“诚信温州”转变,温州提出“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的道德诚信,并开始从“产业、城市、政府、温州人”四个层面塑造品牌温州。可以说,温州经历了以打假治劣为标志的质量立市,以名牌塑造和信用温州建设为标志的质量兴市,杭州武林广场的“火烧温州鞋”到“雪耻之火”、“诚信之火”,刻骨铭心的三把火,是温州人从道德自醒到道德自觉的凤凰涅槃。

  2003年8月3日,萧江镇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关于信用建设的报告,引起了全国各地专家和媒体的关注。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当场宣布,把萧江作为我国首个城市信用体系建设重点调研镇。萧江人心目中,从此有了他们最为看重的一个荣誉——“中国信用第一镇”。

  建设银行在萧江开设分理处十几年,累计投放贷款十几个亿,从未发生过贷款逾期现象,不良贷款率累计不到0.01%,利息实收率达100%。

  2011年8月8日,温州开展全国诚信温商评选,一大批“诚信温商”备受社会关注!

  1994年,从温州颁布我国第一部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到2014年1月,二十年的孜孜不倦,作为城市“大管家”的温州市长,在《中国质量报》“2013质量之光”评选活动中,荣膺“年度质量人物”,和深圳市长一起成为此次榜上仅有的两位城市市长。2014年12月30日,国务院参事张纲第一次把“质量自觉”城市的提法毫不吝啬地给了温州!

  温州人用勤劳、智慧和勇气创造了财富,用诚信、责任和担当不断扩充着“温州模式”的精神内涵,如今,温州人又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创造着令人瞩目的新高度。

道德传唱

续写温州新辉煌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如今的温州,处于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践着新常态下的“温州模式”,经历了局部金融危机的阵痛,温州正加速前行。

  温州,拿什么赢未来?

  如此深远的问题,或许不能用只字片语回答清楚,不如先来回顾一个故事:

  1987年冬,加蓬总统应邀访华。随行人员中有一位高大俊朗、温和热情的黑人青年,他叫“让·平”。让·平此行目的,除了作为总统办公室主任随行出访中国,还带着一位老人半个多世纪的夙愿:重回故里——中国温州鹿城区临江镇(今属瓯海区)。

  那位老人,就是让·平的父亲程志平先生。

  2004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让·平当选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勇敢、稳健、勤勉、宽容,黑皮肤的儿子几乎传承了温州父亲的一切。

  2007年5月,让·平当选加蓬总理。八十载岁月沧桑,两代温州人;从温州到非洲;从“小货郎”到国家元首;大西洋东海岸,潮起潮落中,割不断的是对家乡温州心心念念的牵挂!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身居何职,流淌在血液里的道德基因,才是引领未来的根本。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无不如此。

  莎士比亚曾说过,道德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温州拿什么来慰藉遍布世界温州人的悠悠乡愁?又拿什么来迎接温商回归?答案很简单: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从远赴千里献“熊猫血”救人的毛陈冰到“7·23”雷雨夜排队献血的长长队伍,从遍布街巷的义务伏茶点到出租车志愿者的爱心护考,从“诚行天下”的谢岩斌到“善行天下”的明眸工程……近三年来,温州入选“浙江骄傲”的人数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

  如果说,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人书写的是一本创富传奇,那么30多年后, 温州人正以良知和行动书写着人间大爱,谱写着一曲文明之歌。

  创造“温州模式”的企业家代表南存辉常说:“我不在乎富豪榜,但想进入慈善榜和纳税榜。”而王振滔慈善基金开创独特的“爱心接力”模式,希望让爱心世代相传。“感动温州人物”、“最美温州人”让温州这座商业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深了,人与人之间更有温情了。

  目前,温州率全国各地市级城市之先,筹建温州道德馆,温州道德馆藏品征集工作启动一个月来,备受全社会关注,温州道德馆也成为温州人心中的道德地标,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又一个倡导、践行和传播者。

  “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这,就是温州赢得未来的重要力量。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7 勤致富,诚为信,爱天下 2015-03-03 浙江日报2015-03-0300008;浙江日报2015-03-0300009;浙江日报2015-03-0300010;浙江日报2015-03-0300013;浙江日报2015-03-0300015 2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