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健康物语

这个春节
吃得科学

  本报记者 郭兴华

  春节将至,一大波食物正在接近。

  春节发生饮食偏食的情况很严重,食品往往存在三多的现象,即“油腻的太多,辛辣的太多,食用甜品太多”。为防止“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的现象,健康餐饮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营养专家为我们提出了合理建议。

  吃得科学,关键就是要掌握好营养膳食平衡。首先主食和副食的平衡十分重要,所摄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不应超过植物性食物。主副食比例适当是营养平衡的重要前提。

  其次是需注意荤素搭配,掌握好膳食的酸碱平衡。春节期间,往往鸡、鸭、鱼、肉堆满桌,大吃大喝以后,许多人感到发腻,殊不知,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反应。正常人体血液呈弱碱性, 因此当食物中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比例为1:4时最为合适,餐后会感到很舒服。而富含蛋白质的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均属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呈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所以,有必要多吃蔬菜、瓜果、薯类、菌类和茶等碱性食物。

  再有就是力戒空腹饮酒。饮酒同时吃些碱性食物蔬菜,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醋拌凉菜以及水果都是不可缺的。这样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体内分解,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毒害。从营养角度讲,食用鱼肉比食用猪、牛、羊肉与家禽肉更好。这也就是所谓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健康物语 00018 这个春节
吃得科学
2015-02-13 3789886 2 2015年0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