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省政协委员建言饮用水安全保障——

江南水乡,何时不渴

  核心提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问题,把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省政协也十分关注,围绕如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开展一系列实地调研,并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1月20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一场热辣的民生论坛引发广泛关注。

  论坛现场,来自各界别的60余位委员,围绕“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主题,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省政协人资环委牵头开展了一次敞开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题调研。我省水源地总体情况怎样?在饮用水保护方面,委员们又有哪些好点子?记者专门进行了采访。

缺水:绕不开的话题

  调查显示,我省水质较好的水库供水量占供水总量的7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02年的62.6%,提高到2012年的97%。但同时,资源性缺水与水质型缺水的状况并存。

  “我省保供水方面的不平衡性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区是工程型、资源型、水质型缺水三类问题同时存在。”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水利工程师叶碎高,一直从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设计,他拿出一组数据,表达对缺水问题的担忧。

  叶碎高委员说,从总体看,我省人均水资源为1500立方米,低于2200立方米的全国平均水平,身处江南水乡,个别地方同样喊渴。多数自来水厂采用的是单一供水水源,备用水库蓄水能力有限,一旦水源遭受污染,居民将面临断水威胁。从城镇看,全省159座主要供水水库周边,分布着2500个村、生活着190余万人,临库公路达2500公里,污染型企业不在少数,水库水质面临威胁。同时,杭州、嘉兴等市以河流型水源地为主,水质受上游影响大,苕溪流域总面积27.53平方公里,由于近年来水量不足,下游东苕溪的临平水厂、祥符桥水厂取水量经常捉襟见肘。从农村看,全省山区、海岛还有约1100万人饮水依靠“单村供水工程”,实际上只是建个蓄水池,简单净化消毒后接上水管,水量、水质保障水平较低,下雨天水浑没法吃、连晴多日没水吃。

  特邀委员林美银对此深有同感。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他一直牵挂家乡的缺水问题。“我老家在温州藤桥镇临江社区前盈村,前些年因开山采石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慢慢减少,现在全村一年中有约1/4时间缺水,村民只得到外村拉水,每年还要靠消防队应急送水。”

  “水是我们嘉兴人心中的痛。”在嘉兴生活多年的王淳委员,对长期以来家乡没有好水深感不安。“嘉兴位于太湖流域最下游,近80%的水是上游的过境水,主要是氨氮和总磷污染。尽管嘉兴做了很大努力,去年实现出境水水质优于入境水,但‘锅底’的水质仍然不理想。”

  对此,省政协在调研报告中提醒:用水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因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压力仍不小,有可能在个别区域引发缺水危机。

  令人欣慰的是,我省开展“五水共治”行动后,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去年12月的地表水环境监测显示,钱塘江和京杭运河水质都有所好转,全省221个省控断面监测中,有13处水质同比和环比均有提升。99个县级集中式饮水水源地中,水质达标的有91个。

供水:系统性的工程

  2014年12月25日,酝酿10年的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开工,杭州人期盼已久的清流,不再遥远。

  水污染问题一度困扰杭州。近3年来,钱塘江流域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25起。省政协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水源地保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管理不严格,存在众多高污染企业、畜禽养殖、网箱养鱼及违规的旅游、农家乐项目,造成水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据统计,目前全省31个敞开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4个存在水质超标现象。

  对此,陈焕昌委员支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流域水环境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借助市场化管理手段,实行类似“碳排放”产权交易的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排放指标管理;严格控制水源地产业开发,实行污染负面清单管理,对禁止性发展的企业要尽快搬迁,对限制性发展的企业要提高其运营成本,督促逐步搬迁。

  省政协委员、湖州市图书馆副馆长钱志远认为,水源地保护是重中之重,应加大对水源地居民和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补偿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准备金,可由流域上下游城市共同筹资成立,以鼓励上游地区重视水源保护。

  “饮用水安全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源头、输送到终端,都要保护起来。”省政协常委陈清玲分析认为,除了加强源头保护,还要抓好处理、输送等重点环节。调研数据显示,全省179家自来水厂中,只有18家采用先进的净水处理工艺,具备深度处理能力。同时,6万余公里长的供水管网中,铁质、镀锌或水泥管道占20%,部分楼宇顶层水箱年久失修,水龙头、饮水机材质不达标,导致自来水在运输、使用过程中被污染。

  “供水设施和材料,与水质直接相关。” 陈智敏委员建议,制订直饮水水质地方标准,修订供水管网建设规划和规范,实行分质供水阶梯水价,建立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可以参考管道煤气输送的做法,创新供水方式,将可饮用水管道铺设入户,实行饮用水封闭式输送和贮存”。

  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旭对此十分赞同:“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涉及饮用水的材料要求很高。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应对饮用水的设施材料率先制定标准。”

  省政协常委李太武对饮用水监测问题十分关注:“一方面,由于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各部门对饮用水安全管理职责重叠较多;另一方面,存在技术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省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骆月珍委员则建议,借鉴网格化管理方式,确定网格区域内专人监管污染源和水质。

  省政协调研组认为,目前饮用水安全存在3类隐患:一是生物方法难以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二是微生物方法难降解抗生素药物;三是在制水环节产生新污染。建议我省加强对106项水质指标之外的特殊指标监测,率先开展抗生素等新污染指标方面的检测方法研究,并加强监测,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护水:全社会的行动

  “目前居民小区大量使用饮水机,保障供水的同时却产生大量废水,一些饮用水白白流入下水道。”去年,张飞联委员全程参与“五水共治”,深感治水的艰难,同时对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痛惜。她认为,打好饮用水安全保卫战,关键是要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入手,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形成良好的水生态价值观,使节水、爱水、护水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教授吴良欢认为,施肥不当和土壤污染同样造成水质污染,目前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远低于0.7至0.8的世界先进水平。他建议,要加大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建立水源地耕地土壤数据库,完善土壤检测监管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清洁生产,同时加强水源地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的研发。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委员则认为,唤起公众参与,要从机制入手。比如江河流域沿岸的居民,对流域环境非常了解,对水质问题也很关注,但现在大部分人无缘参与流域管理,造成“看得见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见”。公众参与的欠缺,导致生态补偿不公平,补偿标准难确定和补偿模式难持续。他建议,要尽快建立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有利于生态功能区保护的政绩考核体系。

  姚建华委员认为,当前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水源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保护意识。徐宁委员建议,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水环境保护意识,要创新宣传方式,以小品、图片、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电台等平台,引导群众注意节水、科学用水。

  ■ 专家观点

  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胡勇平:针对水污染事件频发的现状, 要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完善饮用水安全保护、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饮用水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加强备用水源建设,构建多个水源联网的格局。加大实施水源地污染防治力度,加强跨区域无障碍水环境治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人人爱水、人人节水、人人惜水、人人不污染水的氛围。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江南水乡,何时不渴 2015-02-12 浙江日报2015-02-1200012;浙江日报2015-02-1200015;浙江日报2015-02-1200020;浙江日报2015-02-1200011;浙江日报2015-02-1200017;浙江日报2015-02-1200022;浙江日报2015-02-1200023 2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