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多些节俭,多点创意

年会瘦身成潮流

  本报记者 沈吟

  又到一年一度的企业年会时间,每年这时,“年会”一词不仅在朋友圈里被频频刷屏,微博上也随处可见。作为年终对员工一年辛勤工作的答谢与鼓励,年会上,曾经上演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不过,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和厉行节俭之风渐行,企业年会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有的企业低调举行,有的企业改变方式,不求奢华拼创意。

  开年会,换种方式

  没有豪华的抽奖,没有主持人司仪,这次康宝莱浙江分公司的年会会场放在了淳安县浪川乡雅蔻希望小学(双源完小),年会的主题是公益。公司100多名员工和服务商,赶在学校放假前来到乡村学校,和孩子们共度了一次别样的年会。

  “原来办年会,主要是节目表演、抽奖、聚餐、户外活动等。这次用公益的形式举办,感觉很特别,很有爱。”公司员工何兰英说。

  年会筹划之初,策划人员在网上征求大家的意见,没想到,公益的想法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有人提议,地点就选在公司捐赠的希望小学,去那里看看学校和孩子们的情况。

  于是,花了近3个小时的车程,100多人从杭州市区来到了淳安县浪川乡。大家还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口罩,粉刷学校的楼道墙壁。跳绳比赛、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也让孩子们和员工们玩得不亦乐乎。

  传统的抽奖环节没了,公司给学校捐赠了组装的食堂桌椅、消毒柜和办公柜。

  谈起这场年会,乡村学校的同学们获益不少,公司员工们也收获颇丰。

  “年会增加了慈善爱心的元素,让大家学会了分享,传递爱。”何兰英说:“用一次爱心之旅来回顾2014年的工作,这是集体的荣耀,也符合我们公司的文化。我相信等到10年、20年之后,我们还会回忆起这次难忘的经历。”

  讲创意,不讲排场

  公司的年会究竟拼的是什么?创意、福利还是钞票?

  一年一度的年会,不仅是企业对于职工辛勤工作的答谢,也是职工展现自身才华的一个舞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员工互动活动来取代专业演出,既节省了费用,又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在淘宝网搜索“年会节目创意”等字样,可以搜索出近千件商品。从开场视频制作,到搞笑晚会配乐,多家店铺销售的各类节目流程、节目创意,销量都达到了上百份。“小苹果”、撕名牌等成为今年年会上热度颇高的创意节目。

  在杭州某银行工作的陈小姐,为了准备年会上表演的舞蹈,和同事们前后排练了整整一个月。从舞蹈编排到服装设计,都靠自己完成。这次年会演出的节目都由员工自己参与,舞台的主角就是公司的同事。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准备得很辛苦,但值得。”陈小姐说,“公司的年会展现了同事们的另一面,感觉到公司里藏龙卧虎,大家都是人才。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让我们看到了周围人更多的闪光点,也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盼年会,更加实在

  相比前几年,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年会已经“缩水”,年会规模和排场变小,但也有例外。

  前段时间,温州永嘉某公司在年会上提供了80万元的现金,给优秀代理商一人一次徒手抓钞票的机会,这样的“土豪”企业赚足了眼球。上周末,杭州凤起路一家5星级酒店里,一家合资企业的新年答谢晚宴举行,传统抽奖、聚餐环节一个都没有少。有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年会不搞得隆重,似乎就不能彰显企业发展的好势头。

  其实,公司年会最重要的目的是回顾一年工作,展望新年的前景,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让企业和员工通过汇报业绩、表彰优秀,加强各部门沟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排场大小倒在其次。

  有网友总结出年会的“三宗罪”:一是流于表面的热闹场面,同事之间没有机会真正的沟通。二是员工的激情没被真正唤起,老板在台上的总结陈词与规划展望,遭遇的却是员工的茫然与冷漠。三是节目表演缺乏创意,关键环节总是“老三样”:总结表彰、奖金发放、自助酒会。

  不少员工希望,年会能够办得更实在一点,更真诚一些,有福利自然好,但一个既简朴又不失温馨的年会,更值得人们期待。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年会瘦身成潮流 2015-02-10 3787853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