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思想的灯,亮着

——读王慧敏《下乡手记》

  袁亚平

  西子湖畔那盏灯,一直亮着,甚至,彻夜不熄。

  这是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王慧敏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和材料,两个扁平的电脑屏幕,两副黑色的键盘。他坐在转椅上,朝着这个键盘敲下自己的思想,又转向那个键盘录入自己的文采。

  他也许刚从溪流环抱的小山村夜归,也许刚从农村文化礼堂的悠扬琴声中回过神来,一篇又一篇《下乡手记》,清泉般流淌出来……

  在人民日报社的大院里,一提起王慧敏的评论文章,都会赞叹:“独树一帜!”

  王慧敏的评论文章,以生动的故事,贯穿全文。笔调轻松,而寓意深刻。内在的逻辑性很强,层层推进,直抵核心。

  人民日报版面寸土寸金,从1999年开始,第一次出现个人专栏。

  这个人专栏,便是王慧敏的《下乡手记》。

  评论界认为:“《下乡手记》是新时期的山乡风云录。”

  老报人范敬宜在清华大学给学生讲述专栏评论时,重点推介了《下乡手记》,称之将立意高远的人民日报评论风格与轻松活泼的杂文风格巧妙结合,是新闻写作文体的创新。

  有不少大学把《下乡手记》收进了教材。不少地方还把《下乡手记》整理成小册子供干部学习。

  甘肃省天水市南路偏远山区的农民刘文杰,是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他除了阅读中央重要政策、大事、社论、人民论坛等栏目外,最留心的就是《下乡手记》,每一篇认真读了,都会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剪报本里。只要有时间就翻看,揣摩怎样才能真正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心声。

  学生龚孟建对每篇《下乡手记》都精心收藏,在电脑里设置了“下乡手记”文件夹,每周一都通过网络收藏于此。经常在晚上睡觉之前,翻一翻打印出来的《下乡手记》。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地处偏僻的读者王山虎,隔三差五才能读到《人民日报》。他读了《下乡手记》,深感“解渴”。他给王慧敏写信说:“您的文章,对于从事农村工作的人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像《下乡手记》这样有实际价值的文章,读到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尽快看到《下乡手记》结集出版,我想这也是许许多多读者的共同愿望。”

  是的,许许多多读者的共同愿望。

  这个愿望,今天实现了。王慧敏的《下乡手记》被中宣部列入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出版。

  全书为三辑,下乡手记精选110篇,热点感言66篇,编余杂识64篇。

  30万字,每个方块字都端端正正,正气凛然。

  安徽某县农民梁老汉说起增收,连连感叹:“难!难!难!”他扳着指头一项项算起来。王慧敏闻之心酸,提笔写了《增收关卡知多少》,说:“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部门在人为地阻碍农民增收。除了居高不下的集资摊派、电费、农资等因素,农业生产环节竟也有这么多的沟沟坎坎!农民不能增收,农业发展就没有后劲;农民手里没有钱,启动农村市场就是一句空话。”

  《增收关卡知多少》见报后,有3个县先后对号入座。其中有位县委书记电话打到办公室,劈头就问:“谁向你提供的线索?肯定是××……他早盯着我的位子!你怎么能偏听偏信?你这样写,影响我县的安定团结。”

  王慧敏的回答,掷地有声:“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会用良知去恪守客观公正这一原则。作为公仆,你是否也该扪心问问自己该怎样做?”

  在河南某县,一家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涌起的泡沫足有两米高。就在王慧敏到达的前一天,一位工人下夜班回家,一不小心跌进河里,河水才过膝盖,他却被泡沫窒息而死。

  王慧敏在县城待了3天,腰上的铜钥匙居然长了一层铜锈。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县里紧傍淮河的几个村庄已连续6年没有一个合格兵源,有个人口不到1000的村有260多人患肝炎……

  令人愤然慨然!王慧敏写就《还要“救救”什么》,诘问:“衡量生活水平高低,不能光看量的增长与否。当我们吃着含有化学毒素的食物,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喝着污染过的水,能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某部门一位领导郑重其事来信:“记者同志,要注意你的舆论导向。饲料卖不出去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影响了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个责任谁负?”

  “我确实负不起!不过,我也想问问这位领导:不法商贩恣意妄行,这个责任谁负?大众健康屡受荼毒,这个责任谁负?”王慧敏一身硬骨,决不屈从。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王慧敏都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伐恶效狮吼,逢善魂相就,图一个天地无垢心无垢!”

  世上文章浩如烟海,能学以致用的,方为可贵。

  王慧敏的《下乡手记》,短,实,深,新,为农民兄弟代言,为“乡下人”鼓与呼。

  深邃独到的目光,大胆犀利的笔触,生动活泼的文风,翔实有据的事例,让读者爱不释手。

  而且,有的篇什,竟如妙药,一帖见效,直接产生了作用,真是神了!

  素昧平生的山西读者禹振民,给王慧敏写信说:“我们黎城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决定大面积种草,起初不少农民有疑虑。大家传看了您的《快来种草》的文章后,放下了包袱。现在我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植草基地。”

  四川省阆中市委宣传部陈丕泉来信说:“在拜读《乡土文化,哪儿去了?》不久,本单位一位年轻同志调金桠镇任镇长,临别时他对我讲:‘请到金桠来玩。’我脱口而出:‘那好,你去了要多抓抓乡土文化,让金桠的古戏楼有戏唱。’这些天来,我逢着相识的老者、少者就宣传您佳作中的观点,我简直成了‘乡土文化’迷。”

  河南省洛阳市郊区辛店镇寺沟村何长产,读了王慧敏下乡手记《有特色土变金》,说的是山东乳山的崖子村几经失败,全村2000亩果园全部实现了喷灌自动化,由此认识到,靠特色和优质才能赢得市场份额。“我在村民大会上读了这篇文章,效果特佳,村民们从中得到了鼓舞、启发……说干就干,我们借着上级政府‘小流域治理’政策的东风,村民们踊跃集资、积极出义务工,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把水引上100多米高、1000多米远的山上,使得几百亩干旱地变成梨枣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家的胸襟和抱负,正是今人所需传承的。

  那盏思想的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处,亮着,永远不会熄灭。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20 思想的灯,亮着 2015-02-06 3779375 2 2015年0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