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15年征迁难题一朝解
李风 郏恬甜
2014年9月21日,随着最后一户房屋腾空拆除,历时15年的岙滩村征迁工作,终于尘埃落定,这对于开化县岙滩征迁全体工作组来说,着实令人难忘。
开化县岙滩村,一片占地486亩的县城南部核心区,居住着276户村民1005人。区块西侧的芹江贯穿县城,在黄衢南高速通车前,车辆进出县城,都会途经村旁的205国道。因此,岙滩被认为是城市对外的窗口。
然而,在当地人眼里,这里却是城市美丽脸庞上的疮疤。整个村庄不仅破败不堪、环境脏乱,还因地势低洼,一到雨天就泥泞难行,是开化城区最后一块大面积的未开发地。
因此该区块何时拆迁,受关注程度相当高。
开化县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夏宝庭介绍说,岙滩村迁建,始于1999年岙滩新区开发。全村共有集体土地3200亩,开发区前后共征收了1975亩,在征收旧村486亩土地、276户宅基地时,征迁工作受阻。截至2013年9月,先后有4批、共190户村民签订迁建协议进新村建房,为城市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但仍有84户村民,因补偿标准低、安置不满意等理由拒绝迁建,征迁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的僵局。
农村集体土地征迁,是城镇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槛。2013年,开化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转换思路,采用“思想工作+依法征迁”的方式,来攻克开化城市建设的“老大难”。为此,开化县组建了强有力的征迁班子,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抽调长期从事重点项目征迁的一线干部,组建了思想征迁工作组和依法征迁工作组两支队伍。
思想征迁工作组成员为让村民配合签约,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循着村民的作息“乘隙而入”,有针对性地做征迁户的思想工作;实行一事一议分析,设身处地为村民排忧解难,“每天早上醒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与哪个迁建户聊、聊什么。”
面对拒不配合迁建的对象,依法征迁工作组成员从2013年9月20日起,按照县国土局首创的责令交出土地执法流程,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向征迁对象送达明确产权人函、限期丈量评估通知、现场丈量核对笔录、评估结果告知等12份法律文件。
随着依法征迁和思想工作的推进,到去年4月,又有58户签订了迁建协议。对拒不签订迁建协议的26户,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向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县法院及时立案审查,依法分批传唤相关征迁对象谈话并作出判决,裁定准予当地政府组织实施强制执行,交出已征收的集体土地;至此,26户征迁对象纷纷签订了迁建协议,新的征迁方式历时一年全面完成486亩征迁工作。
日前,当笔者走进拆迁后的岙滩新区,一大片空旷土地上,西侧江滨路的立面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地块未来将定位为集休闲、商务和滨水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新区。而与此处一路之隔,是迁建后的岙滩村。宽敞明亮的三层洋房,错落有致的绿化带,粉饰一新的活动室……冬日暖阳下的岙滩新村,最后一批签约村民正动工兴建新房,一派忙碌景象。
在村口,笔者见到了73岁的村民吴伯文。“老房子不仅破旧,下雨天漏水,村道上没路灯,晚上出门很不方便。我希望老父亲在有生之年能住上新房,所以第一批就签约了。长远来说,总是我们岙滩人受益。现在的新房距离过去的老房子才100多米,市价能卖270多万元一套呢,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吴伯文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