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不要吝啬给孩子的奖励

  张丹丹

  寒假将至,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公布:从本学期开始,取消三好学生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单项奖励。

  取消评选三好学生,杭州等地不少学校也在做,社会反响不小、争议多。我认为,取消一个制度容易,但浦阳第一小学取消三好学生后的一系列做法,倒是很费了一番心思:取消三好学生后,单项奖励增多了,而且这种奖励跟成绩不挂钩。例如,体育好的学生,就评“勇敢之星”;跳舞画画好的,就评“艺术之星”;爱读书的就给“月度之星”等等。

  校长姚荣金说,他有一次课间在操场巡视,看到几个女生在捡垃圾,后来得知,她们每天自发去操场捡垃圾。学期末,姚校长就给这几名学生设置了一个“环保小队”奖。

  奖励,对于孩子来说,曾经是一件神圣的大事,但现在却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小事。它不再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唯一标准,心地善良、责任感强、爱好获得认可……任何在孩子身上的小小闪光点都能得到关注和认可,这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

  争论取消三好学生是否形式大于内容,是否太过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没有多大意义。这个学校苦心营造的轻松愉悦氛围,比单纯取消一个荣誉称号难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孩子太娇生惯养,缺乏挫折教育。其实更准确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物质上缺乏挫折教育,而精神上却太缺乏关爱教育。大人用自己的固定思维判断孩子的对错,而真正从精神上鼓励的少之又少。物质宠溺和精神打压的错误理念,让孩子不仅经不起挫折,更失去了自我。

  奖励,并不仅仅是表扬,它意味着信任、平等,每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其实就是需要被信任和平等尊重的感觉。因此,不要吝啬精神上的鼓励,就像这个学校,正努力让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能得到各种鼓励。

  三好学生这种制度的取消,不仅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对老师、学校乃至家长的影响更大。因为这种鼓励机制的转变,更是一种信号,一种对老师教育思维和学校教育体制的引导:学校和老师,甚至家长,会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习以外的品德、兴趣等。这些和学习一样,都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不要吝啬给孩子的奖励 2015-02-02 3777057 2 2015年0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