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

  竺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较快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这个“新常态”新在哪里?

  首先“新”在“势”上。这个新的“大趋势”、“大逻辑”,就是增长速度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增量并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要依靠创新驱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是发展大趋势。认识大趋势,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其次“新”在“长”上。这是整个经济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经济形态的历史性转变,是一个广泛、长期的过程,不是若干年,起码是几十年。

  再次“新”在“难”上。由于是广泛、深刻的经济结构进而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因而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涉及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体制、发展利益和发展环境(包括生态、国际市场等)的变革,也涉及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博弈、平衡,的确是一个艰难痛苦、难题很多的过程。

  第四,“新”在“进”上。这个“新”是往前走的爬坡过坎的前进过程,是一种新发展、新提升、新进步,是更高起点、更高平台上的新跨越。

  第五,“新”在“活”上。要通过体制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恐怕所有的“新”,都要通过创新来实现,通过创新来激发活力。适应、引领新常态,需要强化战略定力,积极探索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走出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新路来,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与此相应,中国的创业、就业结构也步入了“新常态”。今天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创业,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业,而应该是创新型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进而用创业去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是因、是源,就业是果、流。

  过去那种全民“下海”、全民经商式的创业就业,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沿海较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过去那种全民“下海”、家家户户开店办厂式的创业就业,已经不合时宜了,我们的低端产品和多数产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不应该再倡导这种低层次的创业就业,否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无助无益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

  因此,我们要推动创业就业的转型,推动创业形态的创新,推动创业就业模式的转变。今天的创业应该是创新型创业,今天的创业之路将从大众普化型、经验型为主向越来越重视知识、能力、科技的创新型、知识型创业转变,今天的就业应该是创新创业所带来的新业态的就业。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当然也不是指全民经商办厂那种低层次的创业就业。个中所指除了要用自己的智慧、双手去干事业、去就业这一最广泛的意义外,主要是通过创新去创业、通过创业去就业,特别是知识型、能力型、科技型的年轻人自主创新创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草根创业”。正如中央领导最近反复强调的,我们呼唤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但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的“金钥匙”,就是“创新”。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才能创好业。这对今天创业者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今天中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应该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家和未来的企业经营者——有知识有技能的年轻人。

  创业者、尤其创新型的创业者,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创新者站在创业、发展的最前沿,他们探索和开拓发展的新领域,成功了的创新,也就是能够市场化、商业化的创新成果,带动了市场化群体(企业)的创业;而市场化群体(企业)的创业推进,又广泛地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社会就业。企业家是现代社会最典型的创新创业强者。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创业精神,离开了创新创业,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了。

  作为政府,面广量广的就业问题当然要花大力气解决,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让企业家和那些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条件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去更多地创新创业,要为他们的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也是我们适应、引领新常态的一条基本路径。

  (作者为经济研究学者)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 2015-01-29 3771225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