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老家

文章导航

宁海小山村举办“全国户外运动大会”—

时尚体育,赛出小村未来

  本报记者 陈醉 县委报道组 陈云松

  宁波宁海胡陈乡月半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头上,不时有人驾驶滑翔伞跃出平阔的山顶平台,滑向蓝天,高飞或低旋;

  山脚下,笔直挺立的人工攀岩场,有人汗流浃背,欲与岩石试比高;

  下洋涂区块,彩色热气球带着藤篮偶尔在天空中飘荡,越过一片芦苇丛,慢慢升空。

  穿梭于宁海各个乡村的2014年“全国户外运动大会”已经结束,不过余温未了。你会在乡村的角落里与皮划艇、山地车、直升机等户外项目不期而遇,村民会告诉你:“别惊讶,‘偷跑’进村庄的新鲜玩艺儿还多着呢!”

  近年,宁海依托农村山水资源,着力打造全国性户外运动基地,并从2013年开始连续举办两届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时尚运动进村来,曾经沉静的小山村和那里世代生活着的农民,经历着激烈而有趣的改变。

  一个乡村:“豪配”运动场

  离村口六七百米的地方,是胡陈乡中堡溪村村民陈余的四五亩农田,方方正正,每年种上一两季水稻。

  几年前,跟他家农田相连的不再是田间小路,也不再是农田,而是一个运动场。

  比起城市里常见的运动场,这里可真要大多了,占地100多亩。时髦的运动场地嵌在农田里,成为极生动的存在。

  红白相间的标准塑胶跑道蜿蜒,那是田垄的化身吧;攀岩区的高大岩山,还有那弹力床,和低矮的农房仿佛能连成一片;趣味运动项目场地里,将泥土地压实,摆上天梯、气垫等,松柔的土地成了最好的运动缓冲。

  时下流行的户外项目都能在中堡溪村找到踪影。

  运动场最北面连接着宁海五大溪流之一的中堡溪,水面宽阔,水流平稳。皮划艇占据上游场地,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冲出跑道。下游围起的小池塘,等待着一场又一场的垂钓比赛。

  别看是一个村庄的运动场,“配置”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级别。

  约80公里长的自行车赛道,不仅有坡度极大的陡坡,还有高低不平的山地。“要不是练习了这么多年,还真是骑不了一圈呢!”一位正在体验车道的专业自行车赛运动员感慨道,这儿算得上华东地区线路最长、功能最齐全的自行车道。

  垂钓池塘里放养鱼类的密度也有严格指标。“等周边户外运动接待中心和露营公园建起来,时尚户外运动小镇的叫法就更响亮了。”宁海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座古镇:“运动式”玩法

  几年前若来到前童古镇,游玩路线是这样的:从正门进去,由围绕在房屋前后的水渠引路,踩着鹅卵石铺就的羊肠小道,路过职思其居、明经堂、民俗博物馆、童氏宗祠等,与原住民聊上几句,约45分钟便能回到起点。

  如今,时尚的户外运动慢慢渗透进了古镇,给古镇带来了新鲜玩法。

  从杭州来的沈国民一家便尝试了新玩法。一到景区门口,他们走进游客服务中心,花几元钱租借了手持计时卡、指北针和一张标满地标的地图,然后不慌不忙地去窗口买门票。

  进了古镇,他们并不按挂在大门口的“旅游导览图”来行走,而是先在手上的地图里找起点标——古亭馆,然后调试好指北针,直奔而去。到了古亭馆,看到四四方方的机子就挂在进门不远处,就把打卡器套在手腕上,在机器上打卡启动“古镇定向系统”,开始了一场定向运动“寻宝”游戏。

  去年9月,前童镇引入古镇定向系统,安装60个定向系统固定点标,游客可以边游古镇,边找点标,还有20个作为移动点标根据参与的群体可以随时调整难度。

  “应该是这边,朝北走!”“不对,我们刚刚经过了明经堂,应该右转了。”走着走着,一家人热火朝天地讨论开了。

  在惠民路上,沈国民一家绕了好几个墙弄才找到了第31个点标,之后的几个点是在一居民家的院子里找到的,还有一个点在一口古井的井沿边隐蔽处被找到。两个多小时后,他们才完成了全部任务,拿着定向卡,在游客服务中心得到了一份前童的纪念品。

  沈国民感叹道:“要全部找完60个点并不容易。脑力和体力全用上了,有意义又好玩,下次还要来呢!”

  “引入古镇定向系统后,游客在古镇的停留时间增加到2小时以上。”前童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沛表示,体育旅游为留住游客探索了新模式,古镇迎来新生命。

  一位农民:时尚新职业

  “老吴,预定明早8点,路线是龙潭—柴鸟坑—鸟笼口—东海云顶,人数10人。”

  “好,老规矩,村口见!”

  在桥头胡街道双林村海拔300多米的储家自然村,62岁的村民吴良云放下电话,便开始整理装备:登山杖、水壶、户外衣裤、干粮。

  “他们可不是来找我订农家乐的,而是租我当向导。”吴良云说,这一片山脉登山路线比较长,路况复杂,很多驴友团队都会请一个当地向导,以防意外。他说,自己虽然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可是,主要的职业还是户外向导,这样一趟下来,他能赚个三五百元。

  吴良云的新职业,与一条游步道相伴而生。2008年,宁海开始修建一段长达500公里的登山步道,悄然改变了沿途村庄农民的生活。

  登山步道修建前,因为没有灯光和护栏,吴良云的儿子在三麓潭溪边散步时不慎跌入深溪身亡,给一家人留下了深深伤痛。为了后来人能安全而归,他挂牌“营业”,当起了向导。

  为了当个合格的向导,吴良云可是做足了功课。

  政府修建游步道时,完善登山安全设施,在当地招人安装定位等距柱,吴良云毅然接下全线530公里、1620只定位等距柱的安装任务。每天赶着骡子,驮着工具和设备奔走在山间,不停地挖孔、埋桩,整整忙活了大半年。无数次的奔走让他成了游步道的活地图。

  除了当向导,吴良云还义务当起了救援人员。走进吴良云的家,专业的户外生存和救生器材堆满屋子,充气防潮垫、绳索、医药箱、夜灯等。为增加户外知识,年过六旬的他还报名参加户外知识培训班,怎么处理骨折伤口、怎么使用探照灯、户外夜营需要注意什么,他都了然于心。

  吴良云的“功课”很快派上了用场。一次,一位驴友在柴鸟坑附近,不慎脚踝骨折。接到报案后,他作为向导引领警察,顺利找到了驴友。

  时尚运动就这样改变着小山村里的农民,村民也有了全新的营生。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9 时尚体育,赛出小村未来 2015-01-27 3757728 2 2015年01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