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畅谈社会保障——

社保,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陈勇

  【代表委员名片】

  孙阳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村委会副主任

  周阿龙 省人大代表、桐乡市濮院镇红旗漾村村民

  郭胜华 省政协常委、法属圭亚那江浙沪华侨联合会主席

  陆财良 省政协委员、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主任

  【报告摘要】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提升到人的全覆盖。

  老了,不用担心给子女添负担,因为有养老保险;生病,不再为大额医疗费忧心,因为有医疗保险;出了工伤事故,不必为筹措药费操心,因为有工伤保险撑腰……社会保障,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提升到人的全覆盖,这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实现?代表委员为您解读。

  保基本:扩面惠全民

  【百姓故事】 余杭人林峰前年开了一家销售窗帘的淘宝店,年收入有20万元。但他对未来生活还有忧虑,因为“除了村里缴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都没有”。

  【为你解读】 “传统的社会保障管理以稳定就业群体为对象、以用人单位为依托。现在,多种所有制格局和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灵活就业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出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的全覆盖’,意义重大。”陆财良委员认为,对网络创业就业、 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应制度,覆盖到位。

  周阿龙代表特别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全民参保登记能尽快实施。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摸清每个人的参保情况,为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提升到人的全覆盖打下基础。

  【心愿新语】 林峰:社保就像定心丸,希望像我这样的人能早日享受。

  补空白:应保须尽保

  【百姓故事】 张强老家在安徽农村,如今在杭州做建筑工人。他觉得,政府出台措施,允许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是件好事。但他担心,老了后如果回乡居住,能不能真按缴费地的标准领取养老金?

  【为你解读】 城镇化提速、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全覆盖,不仅是让该参保的人参保,还应尽可能地使其在每一个阶段都能顺利参保。

  郭胜华委员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颇为关注,曾专门作过调研。他提出,社会保障体系应完善各种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转移办法,妥善解决跨地区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等问题。

  陆财良委员也作过调研,发现有一类人特别容易被忽视。他举例说,有些残疾人家庭人均月收入比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了几十元钱,因此没被纳入社会救助范畴。他建议,社会救助的保障人群应扩大到低保边缘人群,提高低保边缘人保障的“含金量”。

  【心愿新语】 张强:像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最头疼的就是花钱交了保险,最后却是白交,希望早日实现异地统筹。

  强监督:好事当办实

  【百姓故事】 李祥彬的家在松阳农村,一家人都参加了新农合保险。他儿子在城里读初中,学校要他必须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农村的保险不算数。“这不是重复参保吗?”

  【为你解读】 “要真正实现全覆盖,执法监督力度还需加强。”孙阳代表发现,重复参保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障管理还存在不足,部分统筹地区不同险种之间的信息数据尚未共享。她还提到,过渡性政策不统一,也会导致老百姓不理解。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强稽核从业人数和缴费基数,防止漏保漏缴,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同时,加大对劳动用工的规范管理力度,规范参保缴费;强化政府的征缴责任及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心愿新语】 李祥彬:老百姓的钱不能白花,财政的钱也不能白花,监督的手要用起来。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 00006 社保,一个都不能少 2015-01-24 3760717 2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