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共话“两美”浙江建设

这份期待不是梦

  本报记者 何苏鸣

  【代表委员名片】

  胡国荣 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卓梅 省人大代表、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培育研究所副所长

  陈婕 省人大代表,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办事处工勤人员

  邹宏国 省人大代表、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东钱湖镇红林村支书

  王珂 省政协常委、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关键词】 “两美”浙江

  “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喝上更干净的水、过上更健康的生活,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这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建设“两美”浙江,是代表委员们绕不开的话题。

  共出力:建设生态文明

  邹宏国代表是带着红林村的“成绩单”来杭州的:目前,村工业区里的8家企业,已完成污水纳管工作;上杨河道的治污工作进展顺利;涉及近230户农户的旧村拆迁基本完成……

  “这都是大好事大实事,我们一定会扎扎实实做下去。”邹宏国代表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是村里的工作重点,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很高,“拆迁拆到自家房子,治水影响自家企业,说一点不委屈、没情绪,那不可能。可大伙儿最后还是想通了。”

  一个小村庄能有这样的变化,着实让胡国荣代表欣喜。因为在他看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整治是第一步。

  “‘五水共治’也好,‘三改一拆’也罢,是我们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一套‘组合拳’。”胡国荣代表说,去年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进一步推进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如何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现在,生态文明和美丽湖州建设,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干部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再发力:推进转型升级

  2015年,省委、省政府将实施“4+1”行动,即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一个“三年到位政策”,继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百姓关注的重点工程。

  在王珂委员看来,这是坚持保护环境和转型升级并行,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治水拆违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小散’,坚持生态化、集约化方向,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环境整治倒逼转型升级。”他表示,这些举措短期可能带来阵痛,但中长期一定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逐步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这已成为人心所向和全社会的共识。”

  2013年,杭州自来水出现异味,陈卓梅代表的家里,装上了自来水净化装置。如今她盼望的,是能尽早淘汰这个装备。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带来的改变,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新的一年,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治水拆违力度,继续打好组合拳,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陈卓梅代表坦言,资源枯竭、污染加剧的窘境,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而要走出困境,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考核制度和监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聚动力:提升公民素质

  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环境整治行动倒逼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倒逼人的转型升级。

  在陈婕代表看来,人的观念要转型升级,每个人都该主动参与“五水共治”;企业家的理念要改变,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企业转型与科技创新;政府工作人员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当大家的意识开始转变,工作的推进就会少很多阻碍,效果也可以预期。”

  在湖州,生态环保不仅是干部轮训的必修课,也成为学校和企业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建设‘两美’浙江,我们既要有刚性的制度、外在的约束作保证,同时也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内在的文化自觉作支撑。”胡国荣代表说。

  这与王珂委员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表示,“两美”浙江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只有形成生态优先的共识,全社会才能从上到下把握好发展目标、战略、方针和实现路径,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循环发展。”

  美丽浙江,美好生活,是每个浙江人的期待。因为有了上下一心的努力,这份期待不是梦。

  【新闻链接】

  2013年底,浙江作出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决策部署,重点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全面推进城镇截污纳管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截至2014年底,全省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这份期待不是梦 2015-01-21 3756516 2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