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收藏展出的4000件古建筑构件蔚为大观——

王水鑫:博物馆内写传奇

  上虞日报记者 郑志勋

  在绍兴上虞,有一座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浙江中鑫建筑艺术博物馆,被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赞誉为“江浙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展出了近4000件撑拱、雀替、木门、石窗等古建筑构件。

  漫步其中,不仅有亭台楼阁绿树映衬,更有三栋完整的明清古宅,周正端庄,古意盎然。驻足徜徉,恰如置身建筑艺术的华丽殿堂,这座博物馆的主人王水鑫是上虞老一辈的建筑领军人物之一,他创办的中鑫建设集团,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从建筑业跨入收藏界,王水鑫笑称并非是花开旁枝,而是由来已久。他说,自上世纪90年代始就致力于收藏,藏品涉及多个门类,尤以古建筑类、家具珍品居收藏之最,“老一代手艺人的砖雕、木雕、石雕等精湛工艺正在消失,我的收藏,就是从这些建筑构件藏品开始的。”

  回想收藏初始,王水鑫说自己“由于对建筑的不解情缘,萌生收藏之心。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尽可能让那些不可多得的珍品瑰宝和文明精华,不因岁月的侵蚀而消失毁灭。后来藏品多了,集腋成裘,就想建一个博物馆,把这些传统优秀的建筑文化展示出来,传承下去。”

  两年搬回3栋明清古宅

  “一个人在收藏之路行走,不仅仅要有力,还应该有心,这个力,是魄力、眼力、财力,这个心,是恒心、耐心、精心。”马未都先生说,“王水鑫正是这样有力有心之人。”

  中鑫建筑艺术博物馆内依次梯进的惠恒堂、尚书第、积善堂3栋明清古宅,便是王水鑫收藏之路有力有心的见证。

  惠恒堂原位于江山县城,建于1879年(光绪五年)。惠恒堂主人赵惠平,为当地知名乡绅,其子赵世恒,聪颖好学,25岁中举,先后任松阳和缙云县令。

  尚书第原位于东阳市南马镇旧屋村,建于1635年(明崇祯八年),用料讲究、工艺精良,为明代建筑风格的典范。尚书第主人许瑞昌,先后任江西抚州及福州刺史,32岁升为户部尚书,深受崇祯赏识和百姓爱戴。

  积善堂原位于东阳市虎鹿镇溪口村,始建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积善堂结构完美,精雕细作,堪称清代建筑之杰作。

  王水鑫说,由于从事建筑业,经常要在各地游历。有一次,听到一个消息:东阳有一栋“尚书第”明代建筑,主人想把古宅推倒翻建新房。“我当时怦然心动,这样的古宅已经不多见了,就这么拆了实在可惜,如果我买下来再搬到上虞,那还能保存久远。”

  “尚书第”主人一听有人来购买已经破败并打算推倒翻建的古宅,当即便达成了100万元的成交合同。王水鑫欣喜之余,在东阳市虎鹿镇又物色到一处清代古建筑积善堂,“翻轩斗拱,画栋雕梁,实在是美轮美奂。”后来,他在江山县再次喜逢惠恒堂,“收购后两幢古宅,花了100万元左右。”

  重现古建筑历史经典,必须按原建筑风格整体搬迁。王水鑫说,为了把古建筑搬回来,他花了近两年时间,“其中的两栋古宅坐落在偏僻山区,跋山涉水运输破费周折。有时还需要先把路拓宽,或者先用小拖拉机运出来,再装到大车里。我们还要修复拆下来的部分构件,对檐柱木梁斗拱等进行防蚁和油漆处理。光搬运和整修,也花了三四百万元。”

  “镇馆之宝”黄花梨屏风

  徜徉在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中鑫建筑艺术博物馆内,雕工精美的的古建筑构件和笔筒插屏等古物珍玩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伫立在黄花梨紫檀家具展厅内的一长排黄花梨屏风,乾隆年间所制,高达3.36米,整屏共有10扇,总宽5.8米,堪称“镇馆之宝”。

  说起这件黄花梨屏风背后的故事,王水鑫告诉我们,“10年前我就对它一见钟情,可差一点失之交臂。”

  2005年的春节前几天,王水鑫从朋友处获知嵊州市面上有一套黄花梨屏风,便不顾严寒急着赶去探宝。“在各式旧家具和旧瓷器杂乱堆放着的仓库里,靠墙斜支着几片脏兮兮的木板。就在我打开强光手电的一瞬间,我已知道这些木板非等闲之物。”多年浸润在收藏文化之中,王水鑫已是个中行家里手。他说,一切海南黄花梨的典型特征都一一对号入座,更为难得的是浮雕花板。浮雕选材制作比透雕要苛刻许多。首先浮雕必须是大材、厚材,其次从雕工到打磨都耗时损料。再看雕刻工艺,一面是铲地浮雕夔龙纹,夔龙图案刚劲有力,刀法婉转流畅。另一面为博古纹,花瓶、花觚、花插雕工娴熟,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屏风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之一,周朝就有了。截至2006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中国家具最高拍卖纪录的就是屏风。”他告诉记者,当时店主开价108万元,并说这是实价,不能还价。时值年底,公司琐事缠身,所以他只是向店主要了个账号,便匆匆回到公司了,想过完年打钱给他也来得及,所以没有和他深入商谈。可谁知道,春节后与商家联系,却得知屏风已在几天前卖给他人了。听此消息,王水鑫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不仅仅是后悔当初没有立即付钱交易,而是对屏风上精美的雕刻图案久久不能释怀。”

  转眼到了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王水鑫获悉那套屏风已辗转到上虞一个朋友手中,便立马赶往,“真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请朋友出价谈转让,不料他竟不肯割爱。于是我就和他讲了3年前错失如今再次相遇的故事,朋友也被深深感动。几番商谈之后,最终以300万元的价格完璧而归。”王水鑫说,“这种失而复得,不正是常说的收藏需要缘分?”

  每年接待访客6万余人次

  浙江中鑫建筑艺术博物馆坐落于绍兴市上虞区舜耕大道1111号,占地6422平方米,拥有陈列展览面积3534.06平方米,库房面积430平方米,拥有各类藏品4000多件。

  博物馆分为左中右三大区域。右侧为明清馆,有三栋较为完整的明清老屋惠恒堂、尚书第、积善堂,从东阳、江山等地移建至上虞。

  中部为小桥流水叠石假山的园林景观。亭台楼阁映衬在绿树之中,回廊小桥曲径通幽,漫游博物馆,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之中。

  左边为天星阁,分五大展示区。分别陈设古建筑构件,老红木家具、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文玩杂件、越窑青瓷。

  其中,建筑构件展厅拥有撑拱、雀替、木门、石窗等近4000件。撑拱、雀替工艺一流,可谓是木雕之中的上品。红木家具480余件,为各类桌、椅、箱、柜、床、榻、屏风、花几等,做工精良,保存完整。黄花梨、紫檀家具150余件,有珍贵的明代黄花梨翘头案,清早期黄花梨屏风,清乾隆紫檀画桌等等。

  文房杂件中,拥有黄花梨、紫檀笔筒近200只,各类黄花梨箱子近30只,还有工艺精湛、包浆醇厚的牙雕80余件。上虞乃是世界青瓷的发源地,中鑫博物馆收藏越窑青瓷40余件,其中的唐代青瓷墓志罐,对研究地域变迁,考证行政区域、行政组织形式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中鑫博物馆负责人陈少峰告诉记者,从2011年5月开馆至今,每年开放时间达250余天,每年接待访客6万余人次。

  一位藏友在观览之后曾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恰如置身建筑艺术的华丽殿堂,匠心独运与返璞归真浑然一体,神思妙画携巧夺天工并驾齐驱,顾盼泱泱四千瑰宝,更似溶浸物质文明的璀璨宝库,登峰造极与天人合一珠联璧合,造化自然与生命智慧熠熠生辉。”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18 王水鑫:博物馆内写传奇 2015-01-16 3759448 2 2015年01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