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岂能一禁了之
探索一套完备的人群管理机制和大型活动规划与应急机制,才是事故最有诚意的避免之道。
大型活动岂能一禁了之
杜 博
上海市旅游局近日宣布,已举办20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今年将不再举办。同一天,歌星林俊杰的郑州演唱会也宣告取消。外滩踩踏事件依然是大型集会的伤痛戒示,所以无论取消灯会还是演唱会,都是在公众集聚活动缺乏有效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出于公共安全的考量而作出的决定,值得理解。然而,放眼长远,大型活动不可能全部一禁了之。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提出“风险社会”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性红利的同时,也必须忍受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无须回避和讳谈这种潜在风险的存在。就现代城市发展而言,无论是公共交通早晚高峰还是大型活动造成的人群集聚,人多拥挤已然成为城市管理不可回避的挑战。探索一套完备的人群管理机制和大型活动规划与应急机制,让惨痛的代价凝结成一本教科书,才是事故最有诚意的避免之道。
如何预防人多拥挤而酿成事故?美国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认为,每1平方米范围内容纳超过7个人,就达到人群密度的“临界点”,将有可能诱发事故。因此,必须积极做好事前规划。一份涵盖参与群众背景、预估人数、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分配等信息的风险评估报告十分必要,所有潜在风险及应急措施也必须提前准备。临近农历新年和元宵节,无论是春运高峰还是各项民俗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安全这根弦,须臾不能松。
信息传播通畅与人群流动通畅同样重要。大型活动的举办或取消、能容纳人数的上限、提醒参与群众的安全注意事项等,政府相关部门和主办方应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广泛传播,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内容清晰,大范围地传递给公众知悉。对公众聚集活动一禁了之,貌似保险却不可持续。公众真正需要的不是妥协的安全,而是坚若磐石的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时刻面临新的公共管理挑战。11日,法国巴黎街头150万人参与的游行总体平稳,而这个国家上次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还是在304年前。以之为鉴,希望政府部门更好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制定科学的人群管理法规;社会公众提高安全素养,能够合理避险,掌握自救和施救本领;安全人员掌握应急处理办法,安保举措到位。期待从伤痛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能够带来公共治理水平的升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近来,有德媒自揭社会管理井然等“德国神话”实为中国制造,反而侧面凸显了公众对于有序公共生活的向往。正视短板是最大自信,一次事故敲响安全警钟,让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重新出发时,希望公众已经拥有了安全的铠甲,科学管理、事前预案、应对得当、沟通充分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了新常态,那些付出的昂贵代价最终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