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莫让谣言碍尝鲜

  杜博

  又到了吃货们品尝草莓的时节。浙江作为草莓生产大省,本地吃货们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近来,“大棚草莓喷洒农药过多,蜜蜂都被毒死了”、“超大、空心、畸形草莓都是激素超标所致”等类似传言甚嚣尘上。日前,省农业厅联合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中心等涉农单位走进草莓生产合作社,通报今年第一次全省草莓质量安全专项检测结果,给谣言画上句号:浙产草莓,放心去吃。就在本月初,省农业厅共抽查建德、镇海、慈溪、奉化、乐清、嘉善、诸暨、金东、衢江、临海等10个草莓主产区的100批次草莓,检测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60种农药,所有样品全部合格。

  谣言以讹传讹,伤害的是浙产草莓的金字招牌,也伤害了广大草莓种植户。据悉,我省草莓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达12万吨,目前,浙江主打的“红颊”、“章姬”都是优选品种,我省自主培育的新品“越心”、“越丽”,整个栽培过程也完全不需要依赖赤霉素等激素。

  不实传言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竞争贵在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质量说话,再由消费者来作出价值判断。利用网络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了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损人不利己。网络时代,信息芜杂,在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屡屡挑拨公众敏感神经的时候,一则谣传会误伤一个产业。呼吁市场参与主体树立法治精神,遵循公平正当竞争原则,为消费者提供最大价值。

  以谣言误导消费者,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不应被谣言蒙蔽双眼。农业部门和权威专家现身说法,给传言盖上“不靠谱”的印章:草莓苗杀药是在开花前,从挂果到采摘还需要3个月时间,不需大面积施药,即便用药也是低毒低残留的,5至7天即可完全代谢掉;大个、空心草莓也并非打激素所致,专家告诉消费者,草莓大小是由植株营养和果实成熟度决定的;畸形草莓也不是基因变异或受到污染,而是由生长过度或花期授粉不均造成。在充分知晓上述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理性判断作出选择。

  食品安全问题与民生休戚相关,呼吁以法治精神清理谣言、以理性思维终止谣言,同时也希望浙产草莓继续保持高质量标准,对接民生对食品安全、健康的关切,让老百姓安安心心“尝鲜”。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莫让谣言碍尝鲜 2015-01-12 3755144 2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